第221章 犹堪一战取功勋8

姜青姝在早朝时听大臣禀报霍凌之事时,距离她从实时里知晓一切,已过了足足七天。

所有的事,她都知道。

所幸,霍凌的命保住了。

蔡古不会杀他的。

御赐软甲,虽不等于免死金牌,却代表了她对霍凌独特的信任,霍凌又恰好曾是天子近卫,与天子的关系比所有人都要亲近。

如果蔡古明知道天子看重霍凌,还直接对霍凌军法处置、先斩后奏,从军规上他当然不算做错,但也会令天子不满,无形中得罪她。

而得罪皇帝,总能被逮住机会开刀。

蔡古不敢的。

姜青姝一开始赐霍凌软甲,的确有这方面的考虑,只不过,她当时也没有料到后面的事会这样发展,只想着前方战况复杂,少不了尔虞我诈,霍凌心性刚直、宁折不弯,一旦遇到什么不平之事,也许会凭着一腔意气,一意孤行地做出什么胆大包天之事。

真被她猜中。

但凭这一腔意气,也是好样的。

早朝时群臣皆震惊不已,本来安静严肃的大殿满是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声,朝臣分成了两派,崔令之等人率先站出来要求严惩霍凌,以正军规,但以姚启、郑宽、戚文礼在内的大臣却极力反对。

甚至有些人露出赞赏之色,心里暗叹道:这霍凌怪不得是当初先君后举荐、又有赵家血脉之人,也的确是有几分真本事。

鸿胪寺卿董青手持玉笏,出列拜道:“陛下,臣以为,眼下正是用人之际,霍将军忠勇无双,朝廷正是需要这样的武将,且战场之事十万火急,便是霍将军有心请示,时机也不允许。臣请陛下万不可因为那些陈规旧矩,就白白浪费这样一个有才之人。”

“陈规旧矩?”

崔令之冷哼一声,侧身看着他,开口讥讽道:“无视纲常法度,在你眼里倒成了该称赞之事么?听你之言,难道朝廷这么多武将都是无用之辈,只有他霍凌一人能用?若不以此正军规,日后军纪涣散,众将不服,主帅还如何率军征战?”

董青没有看他,只是继续保持着参拜的姿势,嗓音沉稳道:“陛下,臣并无崔尚书所言之意,臣只是认为,霍将军罪不至死,此番罪责应该严惩,功劳也该有所褒奖,功过相抵亦不为过。”

郑宽说:“臣也赞同董卿之言,如今好不容易让西武国吃亏,此刻该议论之事绝非如何处置我方将士,而是如何乘胜追击收复失地,与其杀了霍将军,倒不如让其继续将功折罪,若今后再有如此肆意妄为之事,则数罪并罚严惩不贷。”

姜青姝听他这么说,不置可否。

她右手搁在龙椅扶手上,指尖随着沉吟微微轻敲,并没有说自己的看法,看了一眼站在群臣之首的张瑾。

张瑾没有说话。

他若开口,底下的一些党羽自然闻风而动,不争出个什么来就不能罢休了。

其实他要说的,私下里已经跟她说了。

张瑾的消息比别人快一些,早朝前她还在更衣时,张瑾便提了此事,她问他怎么看,张瑾只说凝视着她,低声说:“蔡古不杀霍凌,是因为陛下。”

她也不遮掩:“是。”

“所以,人尽皆知陛下对霍凌是什么态度,陛下这次若护他,若不惧落得个偏袒徇私之名,便可随意为之。”

张瑾也没说什么为了军纪法度,只一针见血地点了四个字:偏袒徇私。

他知道她在乎名声。

想做个毫无诟病的明君,就不能有任何偏心袒护的举动,霍凌和她关系越近,越用严厉手段惩处,越能说明君王赏罚分明,而不是任人唯亲。

张瑾这一句话,实实在在是胜过朝廷上争论的一万句,直接拿捏住了她。

这话也只适合私底下说。

在朝堂上说,那就是不给君王面子了。

姜青姝听了也不恼,而是轻笑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