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棉衣(第2/2页)

棉花需要充足的阳光才长的好。

新设置的夏州正合适,那里人烟稀少,也没开垦大量屯田,正好种棉花。

李跃特意派人去陇右询问周牵的意见。

谁料周牵并不赞同现在就推广,说是已经选了一批优良棉种,今年秋天就能看到成果,让李跃再等等。

周牵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事,都无可挑剔。

他说今年秋天有更好的棉花,就肯定有,绝对有,否则不会开这个口。

李跃欣然接受他的建议,暂时等等,让天工院加大新式纺机的研制,顺便把衣服稍微弄美观一些。

等待之中,一转眼就到了夏天,整个南方,江宁广交在李俭的攻势下,全部收复,还顺手扫平了南方诸夷,将二十多万人口迁到淮南和荆州。

淮南和荆州也成为大熔炉,诸族在此地互相监督,也互相融合,任何一族也不能一家独大。

李俭还上表朝廷,请求封赏有功将士。

桓伊、邓遐、刘牢之、诸葛侃、谢玄、桓石虔等全都在列,还有大量中下级军官。

这些人得到封赏,以后天然就是太子的旧部。

不过这么大的事,兵部不敢擅自决定,交给王猛,王猛又递交李跃。

“太子长大了,朕以后可以放心了。”李跃长舒一口气。

有这些班底在,别说其他人想动太子,就是李跃起了换太子的心思,也需要仔细掂量掂量。

“殿下手中皆为江东降军,不如裁其老弱,选其精锐,整编为南军,调回洛中,黑云军改为北军,至于封赏,太子可以提名请奏,但仍需陛下亲自接见封赏诸将!”王猛拱手道。

这是效仿汉代的南北军制度。

降军成分复杂,既有能征善战的北府军、荆州军,也有各州郡的杂军、义从、部曲等等。

整编势在必行。

李跃也听出王猛的另外一层意思,将南军调回洛阳附近,也成了天子亲军,容易控制,以免流落在外,只知太子而不知大梁皇帝。

时间一久,问题也就多了。

太子可以有故旧,但不能有一支近十万的大军捏在手上,否则皇权就受到了威胁。

皇帝就应该唯我独尊,此为大梁稳定之基础。

“景略之策,老成谋国也!”李跃心中一阵感动。

虽说王猛是李俭的岳父,但终究还是站在自己这一边,为自己着想,也是为大梁社稷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