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膏肓(第2/2页)

唯有谢安一脸平静,“若襄阳挡不住梁军,又当如何?”

王彪之冷哼一声,“襄阳乃桓温老巢,襄阳丢了,桓氏也就穷途末路,我等大可效仿东吴,重建西陵、夷道防线,将梁国挡在长江以北。”

东吴凭借西陵、夷道、公安等长江要塞,在蜀国灭亡后,顽强抵抗了西晋三十载。

若不是东吴出了个暴君孙皓,完全还可以再抵挡下去。

总之一句话,建康君臣对桓温的憎恨厌恶,还在梁国之上。

这次梁国的战火烧不到他们头上,用不着他们担心。

反而是桓温,一步步紧逼,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效仿司马家篡魏之旧事。

“还是以防万一为妙,此次梁军入寇非同小可,不可坐以待毙,北府军应当出手。”谢安说的很慢,仿佛在斟酌每一个字。

“安石莫非糊涂了?若桓温击退梁军,下一步,可就要行大逆不道之事,你我如何抵挡?”王坦之抛出一个更棘手的问题。

桓温得势,建康的这种权力格局再也维持不下去了。

如今桓温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若不是他顾及名声,早就行司马师司马昭之事……

一个对曹魏士族下手,一个当街弑君……

晋朝的顽疾,在它立国时,便已经深入骨髓之中,药石无医。

司马昱顿时感到脖颈后面凉飕飕的。

桓温拥立他为皇帝,分明就是将他架在火上烤,亡国之君的滋味,不是那么好受的……

“自然不是救援襄阳,而是扫平长沙贼武陵蛮,要防守长江,武陵长沙不可乱也,北府军既出,大司马岂能按兵不动?”谢安语气平缓。

要建立长江防线,至少先守住长江以南。

谢安算是提前布局,以免形势恶化。

保住长江以南,还能将巴蜀连接起来,即便襄阳丢了,江东还能稳住。

“安石真当时之孔明也!”司马昱赞赏道。

“若桓温长驱直入,反入建康?为之奈何?”王彪之扫了几人一眼。

桓温入主建康,最倒霉的肯定不是司马昱,桓温是司马家的女婿,也不会是谢安,在桓温面前,谢安常以臣子自居。

只有王家,一件衣服都没穿,每次都站在反对桓温的最前面,坏了桓温不少好事。

谢安和司马昱同时意味深长的望着王彪之。

“大司马爱惜名声,应当不会行此不忠不孝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