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等(第2/2页)

老二李佑和孟宽从军去了上庸。

老三李攸,老四李伦是拓跋玉树所生,喜好弓马,性格开朗,奔奔跳跳,一路上最欢喜的就是他们。

李跃正在回忆几个儿子的喜好时,身边的太子李俭轻声道:“父皇,儿臣与阿丕想拜桓伊将军为师。”

“哦?为何是桓伊?”李跃有些奇怪。

“桓将军博学多闻,文武双全,又兼通音律,尚武堂的先生实在太枯燥了……”李俭睁大眼睛道。

“你是喜欢他的音律还是他的博学?”李跃笑着问道。

小孩子不喜欢刻板的先生,人之常情。

刘尚、常炜学识没有问题,品行当世标杆,二人生活俭朴,为人正派,不过正因为此,略显严厉,对太子的要求也高。

不过身为太子,肩膀上责任重大,若是喜欢音律,问题就大了。

“都不是,儿臣喜其有趣。”

“可!”最近忙于国事,讲武堂就交给他与慕容令打理,李俭应该是听过他的讲解。

若论邺中谁长相最为俊朗,首推慕容令,继承了慕容家的底蕴。

但若论谁最风雅,则必是桓伊。

既能赋诗,又能奏乐,上马能统兵,下马能治民,堪称六边形人才,品行绝佳,在梁国极有名望。

李俭拜他为师倒也不错。

这些人本就是李跃留给李俭的,太子也需要班底,不然一个光秃秃的太子,谁会鸟他?

“多谢父皇!”李俭大喜,拉着苻丕一起行礼。

自苻丕入质以后,与李俭形影不离,都快成他的小跟班。

“去吧,去玩吧,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李跃让人牵来小马,分给几个皇子。

然后看着他们在原野上奔驰。

几个小家伙立即学起了大人,分成几派,提着木棍学起了骑马打仗。

到底还是受血脉影响,李攸、李伦两兄弟天赋过人,在人群中横冲直撞,无人能挡。

老大李仪柔柔弱弱,最先被撞下马,摔在草地上。

不过李俭也不弱,与苻丕互相配合,勉强能挡住李攸、李伦。

其他李侁、李傥、李侁、李任等也还不错,摔下马后又爬了起来,继续加入“战斗”。

将他们送入尚武堂是李跃最正确的选择,与同龄的孩子一起成长大有裨益。

李跃要求并不高,有个中上之资也就成了,其他的就看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