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进贡(第2/2页)

有珠玉在前,文学馆照本宣科,写的不错。

但从曹魏后期开始,越写越是隐晦,颇有为司马家粉饰之意。

洛水之誓、当街弑君、八王之乱都比较简短,一笔带过,大量篇幅集中在前后赵……

不把司马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就无法动摇其正统性。

李跃斜了一眼辛粲,暗示道:“修纂史书,颇耗心力,辛老今年有七十了吧?”

“老臣今年才六十有六,多谢陛下挂怀。”辛粲仿佛没明白言下之意。

李跃不确定他是不是在装糊涂,干脆明示:“劳烦辛老主理此事,朕于心难安,交给晚辈去做即可。”

这回倒是听懂了,“陛、陛下……”

“朕别无它意,辛老不必多想。”

以前还在黑云山一片混的时候,他三番五次的主张投靠“朝廷”,这其实是不少人的想法,这两年不敢再提了,但一个人大半辈子的思维早已固化,写着写着,就偏了。

反正江东如何稀烂,都是他们心目中的白莲花……

“臣……立即改、立即改,陛下放心,臣知道如何写了。”辛粲赶紧拱手表忠心。

果然前面都是装糊涂。

别看这老家伙一把年纪,心里跟明镜似的,所以才会有那句“老而不死是为贼”的谚语。

“辛老还是别太操劳了,朕已下求贤令,求取天下贤才,年底举行诗赋大会,届时自有贤才出世,以免辛老辛苦。”

“史书修了一半,不可弃写,陛下放心,老臣绝不会再糊涂,陛下啊,再给老臣一个机会……”辛粲哭丧着脸。

他还指望这本史书留名青史。

李跃盯着他看了许久,“既然如此,辛老就再试试?一便是一,二便是二,司马家做过什么,不用朕讲给你听吧?”

司马懿以诈术取天下,其实也没什么,春秋战国各种破事没少。

但西晋一朝,放在华夏历史上,可谓最安逸的一个朝代。

基本没有外患,西域相当于白捡。

就这种局面,立国才三四十年,就被胡人骑在脑门上,也算是历史上的一朵奇葩。

“不用不用,老臣谨记陛下教诲,绝不会再犯错!”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辛粲哆嗦了一下,颤颤巍巍的拱手,赶紧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