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双喜(第2/2页)

李跃一直注视着外面,有些忽略内部了。

不是所有人都想着“驱除羯奴,复我河山”,人性大多小富即安。

“这些金银钱帛从哪里来的,放回哪里去,以前的事都过去了,以后谁贪赃枉法,休怪军法无情。”李跃冷着脸道。

一场喜宴弄得不欢而散。

不过李跃并不后悔,再好的制度都是慢慢毁在人情往来之中。

防微杜渐,现在不防,以后再想治理,可就难上加难了,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李跃让辛粲起草了一份勤俭令,写的文绉绉的,读起来颇为麻烦,这时代绝大多人都是文盲,写的再有文采,别人也看不懂。

这份令文不仅要给官吏看,还要给军中将领看,更要让所有百姓看到。

不是李跃小题大做,而是风气坏了,怎么治都治不好。

休养生息,积累家底,不是为了让这帮人享受。

“两年之前,尔等饥寒交迫,流离失所,朝不保夕,如今刚刚有所好转,便贪图享受,难道要舍弃被胡人占据的故土吗?难道要忘记父母妻儿被胡人残害的仇恨吗?吾为豫兖都督,日日惕厉自醒,衣不重彩,食不重味,况尔等乎!今日之后,严谨奢侈之风,各太守、校尉、县令、都尉,务必以身作则,规民以正风,行勤俭之良俗……”

李跃洋洋洒洒写了六七百言,让辛粲润润笔,就抄录下发出去。

口头训斥的再严厉也没用。

李跃挑选斥候营五百人为校事,巡视地方,侦察境内将吏,考察各地民风。

只对李跃一人负责,相当于耳目。

校事一职,三国时便有之,魏吴皆有设置,汉武帝设有绣衣使者,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今时不同往日,黑云山再也不是一座山,几万人马,而是横跨中原两州之地,五十万百姓,治理的成本不但增加。

校事设置后,对地方产生极大的威慑。

第一个被捉拿的是轩辕山的呼延黑,这厮以前穷怕了,当上轩辕山都尉后,开始膨胀起来,养了二十多个女人,手脚也就不干净起来,在轩辕山下私设关卡,过往之人,多少要留下点东西。

仗着李跃亲信的身份,连曹堪的运盐士卒都敢拦截。

念着当初的救命之恩,李跃留他一命,免去了他所有官职,让他守着功田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