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屯田(第2/2页)

交不上来,大辟极刑伺候。

“定多少合适?”李跃将问题推了回去。

当初定官八民二,一来是跟国际接轨,二来,需要快速积攒实力。

不过有利就有弊,赋税太高,百姓耕种垦荒的积极性就受到了影响。

崔瑾有备而来,掏出一张左伯纸,瞄了两眼,“不如恢复魏武屯田初制,民屯每五十人为一屯,屯置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不隶郡县,官府提供耕牛铁犁,赋税官六民四,有私牛者,官民对分,屯田客不得随便离开屯田,军屯以南军为主,六十人为一营,且戍且屯,黑云军则免赋。”

两汉十税一、十五税一,汉文帝时期,甚至有过几年全国免赋。

到了曹魏变成六四分成,而曹魏后期,士族豪强林立,奢侈之风大起,赋税一度高达官八民二,不仅如此,还有承受繁重的徭役。

这也是魏晋时期起义一直没断过的原因。

永嘉之乱后,天下大乱,官八民二也没有了,各地军头们予取予夺,没有粮食就吃人……

周牵道:“屯田制弊病太多,非长久之计,只适用于眼下。”

李跃思索了一阵,魏武帝曹操就是从陈留崛起的,摸着他过河颇有可取之处。

而曹操最初的态势跟现在的自己差不多,也是饿的眼珠子发绿,还吃过陈昱的“粮肉”……

而开始许昌屯田后,又于州郡列置田官,当年便收了千万石粮食。

流民们手上什么都没有,李跃提供耕牛、铁犁、田地,收六成赋税,还算合理。

“屯田制可行,但只有民屯,没有军屯,南军、黑云军一样必须赋税,公三私七!”李跃可不想造就一批免赋的特权阶级。

士卒完全免赋,到时候就会有很多百姓将田地挂靠在他们名义下,导致官府赋税不断减少。

百姓想要获得私田,只能通过战场杀敌来实现,也就是军功授田。

拿到私田后,田赋三七分。

等于变相的鼓励百姓征战,将他们的利益与黑云山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石虎一死,按照历史的惯性,马上就进入大乱战的年代,中原百战之地,战火纷飞,没时间弄军屯。

“将军所言甚是。”二人拱手,也没多问。

以他们的才智,自然能想清楚其中的细节。

旋即,一封封政令从陈留城飞向各县。

官六民四,官府还提供耕牛、铁犁,在这时代算是难得的善政了。

治下百姓欢呼雀跃。

不过要具体推行下去,还要看各地的县令。

这也算是一次尝试,看这些人是不是真的臣服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