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一章 全新的装备(第2/3页)

这玩意放在同期步枪中对比,虽然有点不突出和拉垮,不过若是放在第二次鸭片战争,就很有一些牛逼了。

机枪方面的话,就有点不好搞。

主要是我们不确定,马克沁属于是83年才诞生第一款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机枪,这玩意到时候能不能带过去。

所以我们的意见是,马克沁重机枪当然要制造出来。

不过作为预备手段,第一款的加特林机枪,就是用手摇转动枪管的那一种,也要制造一些带过去看看。

就算用不了马克沁,也能有重机枪使用。”

“这种手摇加特林,射速是多少?”胡彪打断了狼青,嘴里问出了这样一句。

“熟练的机枪组,一分钟能发射二百发14.7毫米口径的子弹。”武卒开口后,给出了这样一个数据。

虽然这一个射速,还比不上现代的自动步枪,但是比起了拉栓步枪的火力,依然是一个巨大突破。

意识到了这一点后,胡彪赞许的点了点头,让装备小组的人继续说。

在狼青喝水的当口,老铁跟着说了起来:

“火炮方面,我们同样是做了两手准备,前一种准备是制造82毫米口径和6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各一门,看能不能带过去。

若是能够带过去,自然是一个最好的结果,不行的话,我们还有一门‘没良心炮’。

反正过去之后,高低会有一些炮兵火力。

另外,DIY防弹衣这些就不用担心了,随便找一个服装厂,很快就能给大家做上一堆出来。

考虑到炸药包很多时候,有些威力过剩、扔不了多远。

我们还打算仿造一批PLA的63式木柄手榴弹,就是当年按照民兵每人4个,正规军40个生产,用到现在还有一大堆剩下的那一种。

不过里面的炸药,被换成了威力小一些的硝化甘油。

可再怎么样,威力也会比起李云龙嘴里,那一种扔到地上只会炸成两半的边区造强多了不是。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的初步计划,大家有什么意见和补充的地方没有?”

该说不说,经过多次任务的锻炼下来,装备制造小组的几人,在考虑上已经相当成熟了,胡彪他们思索了一下,发现已经能够补充的东西已经不多。

稍微提了一点意见后,胡彪说到:

“可以,就按照这样一个标准去制造吧,手枪、步枪,加起来有二百支就够了。

但是子弹、手榴弹、炮弹的数量越多越好,我怕过去之后,用完了没有时间自己制造,更找不到地方补充。

制造过程有什么难度,现在也可以提出来。”

面对着胡彪的要求,狼青一点都不客气:“各种枪械和大炮的制作,完全不成问题,任务开始之前,加起来两三百支应该可以生产出来,还能保证质量。

关键是这些东西太敏感了,只能我们自己人做。

像是子弹、手榴弹、炮弹的话,就完全没有办法做到大量生产,因为根本生产不过来。”

其实胡彪也知道,狼青说的相当有道理;因为这些东西在现代位面管得太严了一些,放到国内大规模生产,分分钟就会被端掉了。

国外去买的话,只能买到一些更好发射药的子弹和炮弹,威力虽然更大,可是根本带不过去。

就在胡彪头疼的时候,杨东篱轻松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

他对着当前人在国外的战象,开口说了起来:“战象,你尽快花钱注册、又或者是买一个防卫公司的空壳子。

然后向北方公司发送订单,要求他们十天之内交货,还有到时候你去自提。”

听到这样一个要求,战象本能就是问出了一串的问题:

“这样不妥吧?批量这么小,光是有个空壳子没其他手续,还有上门自提的方式,他们应该不会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