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卸甲(第2/4页)

皇帝陛下所处的高台,指定是被高手将匠人精心布置过,符合什么声波反射、折射原理等,声音居然能传递出了老远:

更重要的是,每隔的不远之外就有着一个大嗓门的神策军战士,在复述着皇帝陛下嘴里的内容。

靠着这样一个方式,也算是让围观的百姓,能听清楚这样一场奏对之中,皇帝陛下到底说了啥:

“我大唐在安西都护府,我大唐安西军在西域,如今近况如何?”

听到了李纯才是一开始,就直接进入了正题,围观的所有人都是精神一振。

因为自从贞元六年,也就是二十九年之前,他们再也没有听到任何西域的消息。

在气灌丹田之下,胡彪用出了所有的力气和功力,第一次喊出了自从入关后,曾经好些人问起,但是他从未说起过的情况。

也是让这样一场句奏对,从一开始就偏离了大家最初的预料:

“贞元六年,于阗城陷落于吐蕃人之手,大唐尚书左仆射、安西军长史韩栋领二千六百安西军将士守城,大部分战死。

二百多人被俘,据说被发卖到各地为奴,生不如死。

贞元十一年,碎叶城陷落于吐蕃和突厥人之手,大唐中郎将、安西军都尉刘平领一千九百人城破后依然拼死力战,无一幸免。

贞元十八年,疏勒城失守,两千一百守军,只有百十人逃脱,至此安西都护府四镇,只剩龟兹一城。

元和三年秋,吐蕃人都统帅尚绮心儿,率数万吐蕃人本部兵马,连同十余万胡人联军,号称二十万大军进攻龟兹城。

城中自郭帅以下,能战者不过只有数千兵马而已。

其中大都是七十岁以上,古稀之龄、白发苍苍的老卒。

此战之中吐蕃人仗着兵力庞大,从城墙四面蚁附攻城;我安西军拼死坚守,一众吐蕃人和胡人尸体,在填平了护城河之后,依然堆起了三尺有余之高。

无奈对手攻势犹如潮水一般,我安西军人困马乏、眼见就要不敌。

眼见就要城破之前,郭帅命我等玄戈营上下,带领他的一份手书,还有军中一众老卒的家书突围而出。

让我等务必带回大唐,一定要送于陛下和相关人员手上。

躲藏了两三月之后,我等又杀了一个回马枪回到龟兹城;才是得知郭帅战死,首级被尚绮心儿命人做成了酒气,骸骨挂在了龟兹城头。

一众军中老卒,也是在战死之后,首级被挂在了城头。

我等无用,只能在将一应骸骨、首级火化之后,就此一并带回了大唐;一路上长官、同袍纷纷战死,只剩下我等一群普通军士。”

说到这里,胡彪又再一次地跪倒在地。

从自己的怀里,掏出了昔日郭昕写下的那一封手书,高高举起了之后,一路膝行着向那高台而去。

一边膝行,一边还犹如杜鹃泣血一般,先在嘴里吟诵出了一首抄袭而来的诗:

“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独抗五十载、怎敢忘大唐;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生是汉家人,死亦大唐兵。”

接着,又是全力吼出一句:

“求陛下、朝廷,为我安西军上下做主,从吐蕃人、一众胡人手上,讨回这不共戴天的累累血债~”

吼完了这一句的时候,胡彪已经是一路膝行到了上高台的梯子前。

这时一个年轻的太监,就此地匆匆迎了上来,就想要接过这样一份手书,从而转递给了李纯这个皇帝。

原本对于这样的一种转交,胡彪没有丝毫的想法。

只是这货又是吟诗,又是请求皇帝陛下给他们安西军上下做主,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之后。

当那太监身上,一股好像常年累积的尿骚味,传到了他鼻腔间之后,立刻就改变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