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备战睢阳(第2/2页)

陈璘继续说道:

“和明廷这样的对手作战,有时候比拼的都不是前线的一两场战役了,而是比的综合能力。”

“后勤补给能力,兵员补充能力,修复前线战壕的能力。”

这怎么和高务观的后勤学说这么相似?

李言恭想到好友的理论,没想到陈璘竟然是高务观后勤学说的支持者。

陈璘继续说道:

“在河南作战,最重要的就是后勤。”

“而深入敌人境内作战,后勤补给也是最大的问题。”

“而我们的后勤补给线,却暴露在北方的威胁中。”

陈璘说道:

“你们见过潮水吧?”

众人纷纷点头。

“现代战争,就是一波波的潮水冲击,我们的第一波攻击一定是最强的,但是如果不能立刻攻下睢阳,那敌人的反击就会开始。”

“想要冲垮敌人,就必须要用源源不断的潮水冲击,才能将海堤冲垮。”

“所以大家要和士兵说清楚了,杜绝军中速胜的想法,而且我们的后勤补给问题,也会极大的影响我军战力。”

陈璘迅速在黑板上画出了河南的简单草图。

“攻打睢阳,我们的补给线只有一条,那就是沿着汴水向西给前线运送补给,这条官道本来就被明廷破坏了,而且这条官道还暴露在山东明军的进攻方向上,如果山东明军袭扰我们的后勤补给,那会对前线造成巨大的压力。”

“如果分兵护卫,那会减少前线的兵力,那样子就不能给前线足够的压力了。”

原本弥漫于军营的乐观情绪,被陈璘的几句分析迅速扫空。

李言恭也不由的感慨,时代真的变了。

古代军事作战,要求的是指挥官的决断,所谓的庙算之道,就是评估己方和对方的实力,寻找敌人的破绽击溃敌人。

而如今的将领作战,需要考虑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战争中影响胜负的因素也太多了,已经不是某一个天才将领就能掌控全局的,必须要进行科学分析,群策群力才能制定稳妥的方案。

陈璘的风格是稳健,但是这样的缺点就是战争会拖的很长,战争时间长则会造成了很多的变数,因此陈璘对于麾下参谋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制定出各种情况的预案。

李言恭这个炮兵团长也是如此,他要熟记各种预案,还要带着手下进行针对性的演练。

三月三日,陈璘终于完成了全部动员,集结全军向河南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