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铁路大计划(第2/3页)

这也让原本只有十万人口的上海县迅速膨胀,如今上海县已经拆除了县城墙,居住在上海县内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三十万人。

徐琨也在上海近郊的地方购置了土地,准备在这里建造工坊。

许国的府衙是新建造的,不过许国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府衙并不华丽,但是面积不小。

松江府和其他府不一样,因为经济高速发展,需要各种专业的吏员来管理。

从前任知府申时行开始,松江知府就不断向内阁打报告,要求扩编松江府的官吏编制。

对于这件事大都督府和内阁非常慎重,徐渭甚至亲自前往松江府多次,最后才决定给松江府的知府衙门增加到官员十二人,吏员一百二十人的编制。

这已经大大超过其他知府一级衙门了,这也是松江府被称作天下甲府的原因之一。

许国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松江府的人口庞大,各类经济活动很多,没有大量专业的官吏,根本无法应对这么多的事务。

就比如普通知府衙门,一般就是按照六部设立六房,承接上级的事情就可以了。

但是松江府就不同,光是一个户科,就需要大量的专业管理。

因为职权太多,许国对松江府的户科进行了拆分。

首先是财政科,这是负责整个松江府各级官府衙门的财政预算和开支,负责所有和松江府有关的投资使用的部门,说白了就是负责用钱的部门。

接下来是税收科,这是专门负责整个松江府内税收工作的部门,也就是负责收钱的部门。

财政和税收分开,收支两条线,这样也让松江府的帐更加清楚,也避免了户科权势过大的问题。

户科只是一分为二,工科就是彻底拆分了。

铁路、公路、海运、河运、水利、城建,这些都被许国拆分出来,形成比较专业的机构。

十二名官员和一百二十名吏员,和其他府的五名官员八十名吏员相比,松江府的编制已经多了很多,但是许国的人手依然不够用。

而且这还是治安和消防,都依靠上海缉私总团维护,许国完全不需要养治安部队的情况下。

所以整个松江府也被称为官吏地狱,进了松江府就要做好每天996,乃至于每天007的准备。

许国的政务繁忙,但他还是抽空见了徐琨。

这并不是因为徐家在松江的钱多,而是因为徐琨另外一个身份,他是松江府制宪会议代表。

制宪会议代表在地方政务中是具有特殊地位的,他们对于当地政策有否决权,还可以直接向大都督府或者内阁反映地方问题,当地制宪会议代表联合起来还可以质询本地官府。

在很多地区,一些跋扈的地方官员就吃了制宪会议代表的亏,有几个急功近利的官员甚至被当地制宪会议代表们联合赶走了。

许国倒是不担心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但是徐琨作为制宪会议代表,他来见自己也是公事。

徐琨走进许国的办公室,他首先向许国行礼,接着将一份文件放在了许国面前。

“府台大人,这是草民所写的一份铁路发展计划。”

许国翻开,这是一份非常专业的调研,也是一份兴建铁路的计划。

如今的苏松铁路,实际上就是从苏州的太仓县到松江府上海县的一段。

实际上里程不长,沿途也就只是途径嘉定一县。

徐琨这份计划的野心就很大了,他计划将上海县和华亭县之间的铁路也修通,甚至修到青浦县,最好能和苏州府的昆山县修到一起,形成一条铁路环线。

对于修铁路,许国自然也是支持的。

但是铁路投入巨大,还涉及到了沿途土地拆迁的问题,处理起来非常困难,许国本身也不是一个特别想要折腾的人,所以一直也都很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