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新阶层和新教(第2/3页)

但是英国的宗教平衡非常不稳定,西班牙一直想要干涉英国,为此伊丽莎白一世甚至许诺不结婚,就是为了保持国内的宗教平衡。

但是与此同时,欧陆北方的新教却在不断继续力量。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让新教在神圣罗马帝国内的一些城邦内传播,并且逐渐影响到了尼德兰地区。

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虽然是天主教徒,但是不少实力雄厚的选帝侯却是新教的信徒。

而神圣罗马帝国本身就是一个松散的联盟,选帝侯和大领主,都有很强的独立性。

达观不由的感慨,如今欧陆真的是乱成一锅粥了。

不过达观还是想到了苏泽给他讲解的欧陆局势。

苏泽用的不是宗教视角,而是阶层视角。

苏泽对达观说过:

“欧陆在斗争的,其实就是三个阶层。”

“君主、教士和资产者。”

“而欧陆的所有问题,所有国家的立场,用这个三个阶层的视角,就能看清楚,弄清楚他们的立场。”

达观还是第一次见过有人这么分析问题,他当时很认真的听苏泽分析。

“所谓的新教改革,其实就是一部分开明的教士,认为教会不应该占据太多的财产,认为腐朽的教会机构并不能垄断对神学的解读,也不应该垄断百姓对神灵的信仰,主张信仰自由。”

“这个信仰自由,其实并不是随便信仰神灵,而是可以不通过教会来信仰神灵,也就是所谓的‘因信称义’。”

“但无论这些新教改革者们是什么动机,又或者是什么神圣的目标,又或者他们是对经文进行的什么解读,推广新教的领主贵族,以及大力推广新教的君主们,可不是因为信仰这样简单的动机。”

“罗马帝国那些支持新教的帝选侯们,支持新教自然是因为新教主张信仰自由,这等于打击了天主教的教士阶层,增强了领主的权利。”

“打破天主教会对于宗教的释经权,这等于打破了天主教会对于世俗权力的控制,这也是松开了这些领主头顶上的教会束缚,领主们自然是更喜欢新教的。”

“而对于那些贵族和有产者们而言,躺在教徒头顶上收税的天主教会,就和躺在土地上收钱的地主一样,也是他们反对的对象。”

达观想到了东南,如今东南流行的文学作品中,多了很多对于封建地主的批判作品。

比如某个地主压迫佃农,放高利贷抢夺佃农的女儿做小老婆。

又比如说某个地主为富不仁,生活奢靡放荡。

实际上达观对于东南的社会观察,那些工坊主的生活和这些地主也相差无几,甚至因为手上的金钱更多,他们的生活更加的堕落。

但是东南上下的作品中,都充满了对地主的攻击。

用这个思路套在欧陆,也就是对教士阶层的攻击了。

在文艺复兴以来,对于教士阶层抹黑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教会在很多地区就是放荡和堕落的代表。

诚然不良的教士是很多的,但是贵族阶层难道就要比教士好很多吗?

而日益掌握话语权的手工业主们,也流传了很多教士压迫人的故事。

新教,就是对教士阶层的进攻。

苏泽当时给达观举了一个例子,那就是法国。

法国虽然是信奉天主教的国家,但是却对新教徒也很宽容,甚至还接受了一些神圣罗马帝国被迫害的新教教士。

这些新教信徒,很多都是北方信仰了新教的手工业主们。

这些人给法国带来了新的技术,给法国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给法国君主看到了,如果没有教士阶层从中抽佣,君主可以得到更多的权力。

法国开始君主集权的道路,自然对于维护天主教权威不那么上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