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骑兵再上历史舞台(第2/3页)

这也就是熊况根据如今的战场,观察到了的时代风向。

熊况认为,骑兵的优势在于其机动性。

既然如此,熊况干脆彻底放弃了骑兵的防护,也就是连轻甲都不穿了!

熊况麾下的骑兵,全部都穿普通的棉布军装,而他们使用的武器也换了。

熊况将骑兵的定义改变了,既然骑兵的作用是冲到线列方阵的侧翼杀穿敌人,那这时候的骑兵,既不是北方游牧民族那种一边射弓一边袭扰的轻骑兵。

也不是李成梁用过的那种带甲冲锋的重骑兵。

熊况也没有给骑兵装备火枪,因为这个没有连发的时代,骑兵使用火枪只能开枪射击一次。

熊况对麾下骑兵指挥官反复灌输,他们其实就是骑着马的近战步兵!

熊况的骑兵,每一个人装备的都是近战武器。

除此之外,每个骑兵还会配备五发的手榴弹。

而熊况制定的作战方法,就是在对方线列步兵摆下阵型后,从侧翼冲杀进去,然后直接弃马步战,彻底搅乱敌人的阵型!

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

因为在真正的战争中,无论是敌我双方都不可能摆出完全是长方形的阵型。

而敌人也会加强侧翼的防护,或者依靠地形保护自己的侧翼。

所以熊况的骑兵作战方法,也只是理论上可行,而这一次汉阳之战,就是用来实践他军事理论的第一仗。

果然和作战之前所预料的那样,湖广明军和东南新军都抢着来到了刘家庙前。

刘家庙距离汉阳更近,第一团虽然出发的更早,行军速度更快,但是也没有能够建造起防御工事,就侦查到刘世延带领全部部队出城了。

第一团团长林长靖的面色严肃,明廷方面的反应虽然也在作战参谋的预料中,但是刘世延的作战部署,是参谋处预测的最糟糕情况。

湖广明军是两万人,他们是排成五排射击,所以可以排成四千列的长阵。

而东南新军这边是六千人,排成三排,也就是两千列的长阵。

就算是东南新军由于训练充分,还有精确度和射速上的优势,可以说依然面对两倍的火力。

这就是当下时代的战争,指挥官都成了账房先生,火力都被精确的计算出来,战斗就算是做数学题。

当然作战的影响因素很大,这都只是简单的折算,林长靖还是有信心正面击败湖广明军的!

只是这伤亡。

林长靖叹息一声,这就是战争的残酷了,无论多好的训练,无论多么严密的战前计划,最后执行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而战场上的一枚弹丸,就可能夺走一个鲜活的生命。

但是林长靖也没有办法,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在战争的时候,包括林长靖这个团长在内,也不过是双方战争筹码的一部分。

上午,十点,双方的侦察兵都侦查到了对方的前线部队。

双方都在开始列阵,林长靖看着正在执行规定动作的年轻士兵们,流露出不忍的神色。

经历过多次战争的他,知道战场的残酷,不过他很快平静下来,准备和对方接战。

另一边,刘世延也是心里没底。

在接到了武昌的东南新军全军出动的情报之后,刘世延立刻就集结部队出城。

在分析了东南新军的打法,明白了自己在火炮射程和火炮威力上没有优势,并且东南新军还拥有那种可以炸毁城池的强力火药,在这种时候如果坚守在城里,反而是自取灭亡。

明廷军队唯一的优势,就是人数上的优势。

刘世延也是一个能钻研兵法的人,他的祖先就是辅助朱元璋开国的诚意伯刘伯温,他通过对几次战争的总结,也认识到了火力和阵线长度的关系。

刘世延苦练了湖广新军,然后命令士兵在刘家庙前排成五人一排的线列方阵,拉开阵势和东南新军准备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