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乏味的时代,激荡的世纪(第3/3页)

“决定一场战争输赢的,是谁能够将物资源源不断的送到士兵手上,是谁能够在全面战争中财政不会崩溃,是谁能够挤出更多的物资来投入到战争中。”

“古典主义时代那种,一场激动人心的战役决定整场战争走向,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战争会越来越少了。”

作为将门子弟,李言恭沉默了,

高务观的说法,战场不再是代表荣誉的赛场,反而变成了比拼财力的竞卖场。

士兵的荣誉和挣扎,都只是报表上的一串数字。

这样的战争确实如同高务观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堕落又乏味的时代。

甚至日后评价一名将领的标准也会发生变化。

一个总能带来胜利,却消耗巨大的将领会将国家带向毁灭。

那种能够精细计算得失,在战争中保存实力的将领,则会更受到上层的青睐。

徐州会战也说明了这一点,这一次的战役没有华丽的骑兵对冲,没有肉身阻挡敌军的铁血人墙,只有阴冷的堑壕和冰冷的铁丝网,只有躲在堑壕中等待敌军炮击结束的火枪手。

最忙碌的不是前线的士兵,而是在后方统筹安排物资的后勤参谋们。

而双方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战线却没有挪动分毫。

这样的战争又是何等的无聊啊。

高务观拍了拍好友的肩膀说道:

“就如同大都督说的,战争不再是一门艺术,而是一门技术。”

“参谋部是一台精密的机器,指挥战争的走向,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这台机器运转的更顺滑。”

高务观又说道:

“不过这个时代,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

“每天都有新的武器出现,我们研究制定的规则,将是指导日后几百年战场的铁则。”

“我们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敌人,这是多么具有挑战的事情?”

李言恭也振奋起来,高务观说的没错。

这就和《警世报》上的新年致辞所说的那样,“这个时代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一场决定未来几百年命运的‘大争之世’。”

能够生活在这样的“大争之世”,可以说是李言恭他们的幸运和不幸了。

高务观站起来说道:“我要启程了,李兄,这是我给侄子或者侄女的见面礼。”

说完,高务观从怀里掏出一枚金锁,塞进了李言恭的怀里。

辞别李府,高务观骑马从南京城北上,前往河南新郑老家,劝说父亲高拱搬来南京。

新历二年,隆庆二年,(公元1564年),在南京和京师的爆竹声中落下了帷幕。

新历三年,春,两边都翻开了新的一页。

南京陆军学院,就在高务观认为,决定未来战争的是后勤的时候,也有人对未来战争还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