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固若金汤”(第2/3页)

理所当然的,李成梁将山东的老旧武器搜刮了一番,一股脑儿的运到了釜山,卖给了倭国大名的商人。

接着张居正又让李成梁在山东筹办火枪工坊和炮厂,那些质量差的火器也被李成梁卖给了倭国。

靠着这条贸易,李成梁截留了不少利润,再作为赏金发放给新军的中低层军官,牢牢的将三镇新军抓在了自己的手里。

原本李成梁在山东作威作福,日子过得好不舒服,但是他从报纸上听到了苏泽亲自前往徐州的消息,吓得立刻带兵从济州城中带兵出来,前往山东南部布置防线。

这些日子,李成梁在山东除了民政上的作为之外,也在山东南部修建了一些类似大沽棱堡的建筑。

将明廷笨重的火炮塞进棱堡中,这些棱堡虽然比不上大沽棱堡,但是依靠着棱堡的防御力,也能挡住东南的进军。

李成梁在徐州对面建造了二十多座棱堡,这些棱堡犬牙交错,扼守住了东南新军北上的道路。

苏泽抵达徐州之后,陈璘将明廷的一系列布置讲述给苏泽,看完了李成梁在山东的布防,随苏泽前来的参谋部的年轻参谋们都皱起了眉头。

陈璘苦着脸说道:“大都督,这李成梁是铁了心要当缩头乌龟。”

苏泽看着明廷的防线,反倒是笑着说道:

“这不是好事吗?李成梁若不是怕了我们,能缩进龟壳里去吗?”

众人随着苏泽哈哈大笑起来,但是笑完之后苏泽也看起地图思考起来。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苏泽选择在这个时候来徐州指挥第五旅,是为了在秋收的时候给明廷压力。

这场秋季攻势并不是为了占领多少地方,而是为了通过战争的压力,打乱张居正的部署,将张居正压制的明廷问题再次翻出来。

不得不说,张居正确实能力不凡。

比起刚直脾气暴躁的高拱,张居正执政手腕更圆滑。

实际上张居正比高拱对朝局的控制更严,但他的手段高超,群臣反而不像厌恶高拱那样厌恶他,张居正对明廷中枢控制力更强。

除此之外,张居正也给予明廷地方督抚一些权利,让他们支持自己的新政,而不是和高拱那样只在京师附近创办新务。

这也是张居正执掌明廷之后,短期就压下了明廷内部反对的声音,并在变法上取得一定成果的原因。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执政者就是挥舞一把双刃剑,在杀敌的时候也有可能伤到自己。

张居正为了控制中枢,提拔任用了很多投靠他的私党,这些私党并不是因为赞同张居正的理念而投奔他的,大部分是为了功名利禄为张居正办事。

这就是颇有些当年王安石变法,围绕在王安石身边的北宋新党的感觉了。

这些私党结党营私,为了个人利益急功近利,还有些人干脆就是为了捞钱。

而张居正为了明廷中枢的控制力,纵容这些私党,短期内是强化了明廷中枢的力量,实际上等于埋下了更多的雷。

一群有能力折腾的贪官酷吏,远比庸碌的官员更可怕。

毕竟明廷已经有成熟的官僚体制了,大部分时候都能自我运行。

大明这个虚弱的病人,一剂猛药下去,说定更快的嗝屁。

此外张居正笼络地方,牺牲了中枢的权威,这让明廷地方督抚都支持新政,但是也制造了一群割据地方的势力。

其中最大的就是山东的李成梁。

这些问题,都在东南这个强大的敌人面前暂时压制了下去。

张居正需要李成梁在山东挡住东南,给他时间继续给明廷续命。

李成梁也需要张居正掌控明廷,给他一个稳定的后勤补给。

张居正也忌惮李成梁在山东的势力膨胀,却因为前线局势只能支持李成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