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汤显祖考申论(第3/4页)

十五岁的举人无论是明廷还是东南都是非常瞩目的,教育大臣申时行看到年轻的汤显祖,也对他微微点头露出鼓励的笑容。

汤显祖虽然不认识申时行,但是身穿朱红色官袍被众多官吏簇拥的,肯定是东南的大员,汤显祖也回以一个感激的笑容。

虽然已经极力改善贡院的条件了,但是这么多人挤在一起考试,环境再怎么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过南京贡院的考棚里还是配备了鲸油灯和火柴,还有提供热水的保温铁桶,好歹不用顶着蜡烛吃着冷食考试了。

汤显祖铺开油墨飘香的考卷,果然和经义有关的题目都是出自《三经新义》。

汤显祖更有底气了,这一次的考卷题目也都和东南新出版的书籍一样,都加上了句读来隔开句子,这大大加快了阅读的速度。

而且东南的这次科举也不需要再背大明那一套厚厚的避讳名单了,再也不会因为不小心写到避讳词句而被黜落,这也给考生和阅卷官减少了负担。

汤显祖自信的答完了经义的题目,来到最后一段策论的题目。

这道题目让汤显祖有些惊讶,因为这道题的和以往的策论都不同。

汤显祖想起贡试之前坊间的传言,听说这贡试的最后一道题目是苏泽亲自出的,现在看来这道题还真有可能是大都督亲自命题的。

这道题目的题干很长,论述的是安南的问题。

和策论简单的题目不同,这道题目的题干很长,将多段史料都罗列了上来。

从秦汉安南设交州,到二征之乱,到伏波将军马援入交州平叛。

再到汉末士燮割据交州,包括今后有关安南的大量史料都罗列其中。

一直到明成祖朱棣征讨安南,设立郡县后又撤出,这里面不仅仅包含了史书上的记录,还有明代实录和当时大臣们论述的奏章节选,密密麻麻的印了好几张纸。

一直到点起鲸油灯,汤显祖这才读完了所有的材料,他揉了揉酸涩的眼睛,不愧是大都督亲自出的题目啊,这些材料从多个视角聚焦了安南问题,光是读完就让人获益匪浅。

汤显祖看完了长长的题目,他思维敏捷,很快就明白了苏泽这种新题型的用意。

以往的策论,最大的不公平就是对寒门学子来说,想要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外,再阅读研究史书几乎是不可能的。

书籍的价格高,更重要的是很多知识都不会大规模刊印出版,都只在一些大家族内部流传。

而且寒门子弟也不可能和大家族子弟那样完全脱产读书,他们开蒙的时候往往都要比大家族子弟晚,大家一起卷四书五经是无奈的选择。

这种新出现的题型,则给了一个大家族子弟和寒门子弟相对公平竞争的机会。

因为这道题目需要的史料都已经在卷子上印出来了,考察的并不是考生的知识积累,而是对现有材料的分析能力。

安南的历史,现状,地理,经济,气候,历朝历代对于安南的经营,明成祖时期打下安南又放弃安南的种种考量,都公平的提供给考生们。

大家只需要根据这些材料,写出支持自己论点的策论就可以了。

太妙了!

汤显祖对苏泽更加的崇拜了,竟然能够想出如此绝妙的方法来筛选人才,大都督真是天才!

收起对苏泽如滔滔江水一般的崇敬之心,汤显祖开始写自己的文章。

作为一个十五岁的年轻人,自然是向往开疆拓土,汤显祖提起笔在稿纸上写道:

“自古以来,安南为我中华故土。”

汤显祖明白这道题目并不是让他罗列资料,他又写道:

“明永乐年退出安南,概因治理安南耗费多进项少,士兵常驻安南思归,安南百姓又不心向中华,叛乱不断而军费日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