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梁山好汉东渡朝鲜(第3/3页)

李成梁只能一边向明廷写奏章要求粮食,一边召集山东地方民政官员让百姓补种春种,可今年秋季山东粮食欠收已经成了定局。

正在推行新政的张居正接到了山东的捷报,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虽然李成梁很轻易的镇压了山东流民起义,可是却消耗了大量的补给和粮食,进一步加大了朝廷的负担。

可是张居正却无法斥责李成梁什么,如果是他在李成梁的位置上,也不能保证比李成梁做的更好更果断了。

张居正只能派遣使者慰劳李成梁,又给新军记了一波赏赐,将李成梁推荐晋升的名单照单全收。

张居正曾经和李成梁在山东的时候有过不愉快,原本明廷上的投机者还指望张居正和李成梁发生冲突,削弱张居正的权威。

却没想到两人这一次合作无间,根本没有闹出任何的矛盾。

这下子那些投机者只能再次低下头,在张居正这个强势的丞相领导下继续推行新政。

张居正将兴办新式工坊的权利下放给各地督抚,紧接着又亲自举行了这一届的春闱。

这一次春闱足足录取了五百名进士,这还是在传统卷王省份南直隶、浙江、福建、江西全部都不参加的情况下,北方各省进士的数量第一次超过了南方。

其中陕西成了这一次春闱的最大赢家,虽然总人数上陕西进士的数量不如北直隶,但是科举一二甲中,陕西人位列本地春闱的第一,状元和探花都是陕西人。

本次春闱还有一个特殊之处,那就是皇帝没有主持最后的殿试,而是由张居正亲自现场出题,考的策论题目自然是如何推行新政。

就连朝廷最重要的开科取士,都没有任何一个皇室成员参与,整个明廷对于张居正的权势更加畏惧,甚至私下都传说张居正有篡位的想法。

不过张居正倒是真的没有篡位的想法,他还在为推行自己的新政焦头烂额。

户部总算是发行了一批新银元和铜钱,虽然成色不足,远远比不上东南的银元好用,但是好歹将银钱流通了起来,保住了大明朝廷的财政运转。

要不说人的潜力还是无穷的,在张居正的恐吓下,明廷的户部侍郎黄秉坤一方面拿出自己的家财,再加上从户部下各工坊抽取的银钱,总算是将铸币工坊运转的本钱给凑齐了。

黄秉坤对于市面上银钱不足的情况,想出的解决办法就是融化东南发行的银元,改铸成掺杂了铅和倭铅的大明银元,再通过大明官府投放到市场上。

这一招也算是歪打正着,虽然进一步败坏了明廷的财政信用,可是倒也挽救了明廷摇摇欲坠的经济。

一枚成色足的东南银元,可以改铸成十枚大明银元。

缓解了京畿地区的钱荒之后,户部更是尝到了甜头,更多的铸币工坊被建造起来,甚至成了明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张居正虽然知道这样做是饮鸩止渴,但是现在变法到处都要花钱,只能默许了黄秉坤的行为,甚至还偷偷嘉奖了黄秉坤。

就在明廷继续折腾的时候,东南的读书人齐聚南京,东南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即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