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高拱倒台(第2/4页)

不用再理会太监、外戚这些虫豸,甚至可以绕过皇帝执掌朝廷大权。

可是以高拱对皇权的理解,其他东西皇帝都能让步,但是恢复相权这件事,皇帝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让步的。

朱元璋靠着明初那些大案,好不容易才废掉了丞相制度,这之后才有了朱明皇帝大权独揽。

嘉靖这种权术天才,更是将皇权发挥到了极致。

就依靠礼法和个人权术,区区一个入京继位的藩王,将托孤辅政的重臣杨廷和轻松斗垮了。

这才以往的朝代几乎都是不可能的。

隆庆皇帝就是嫌内阁和六部掣肘,不让他好好花钱,这才派出矿监为他敛财的。

高拱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庞,虽然对他们的义气上书不报希望,但是他也觉得这些人也许是明廷最后的希望。

杨博收下了左顺门前读书人的联合上书,然后劝说众人返回自己的住处,等待朝廷的回复。

一些跪在雪地里冻僵了身体的年轻读书人有了台阶,纷纷站起来。

只有第一排的佟安等人岿然不动,依然跪在雪地之中。

杨博叹息一声,命令通政司的官员拿来狐裘,亲自给这些跪在雪地里的读书披上,这才说道:

“老夫这就入宫,面呈你们的上书。”

这下子大部分读书人都散去,只留下几个坚定分子还留在这里。

杨博等内阁大臣拿着上书,来到文华殿求见皇帝。

隆庆帝立刻打开文华殿大门。

杨博手捧佟安等人的上书说道:

“陛下,左顺门外的大部分士子都散去了,这是他们的上书,请陛下御揽。”

冯保结果厚厚的上书,只觉得沉甸甸,送到了皇帝的御案上。

翻开上书,看到撤回矿监、恢复相权,廷推大臣,全面新务的请求,一向脾气温和的隆庆皇帝也勃然大怒道:

“反贼!冯保,派锦衣卫去查带头上书的那几个!是不是东南安插的细作,故意搅浑了朝廷!”

杨博和高拱立刻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啊!”

高拱硬着头皮说道:“陛下,这些读书人可不仅仅是监生秀才,他们背后都是天下士绅,是天下的读书人啊。”

隆庆帝也冷静下来。

他看着自己的这位老师,心情复杂。

高拱有定策之功,当年高拱提出离开西狩队伍,去宣府集结边军收复京师,后来又是高拱带他劝说自己登基。

原本隆庆皇帝是对高拱非常信任的,将吏部、户部和京察都交给他办。

可这一次公车上书,让隆庆帝怀疑了。

难道内阁辅臣这个位置还不够,高拱还要当宰相?

当了宰相呢?难不成还要当皇帝?

皇权就是这样的冷酷和排他,隆庆帝对高拱的那点情分,也早就已经消磨光了。

隆庆帝放弃了惩治带头上书读书人的想法,准备留着以后秋后算账。

杨博又说道:“陛下,读书人上书还是小事,他们也是心向朝廷的。”

“如今当务之急,是山东的战事。”

高拱疑惑的看向杨博,这位泥塑阁老怎么突然转性了?一下子这么话多了。

这其中必定有反常之处!

杨博继续说道:“臣以为,徐文壁不堪大任,辜负陛下信任,应该立刻让他解职回京。”

隆庆帝立刻点头,这一次战败前线的背锅侠就是徐文壁了,这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事情了。

“可撤回徐文壁,山东大局应该交给谁来主持呢?”

杨博继续说道:“山东大败,但不幸中的万幸是三镇新军统制官谨慎,没有跟着徐文壁制定的计划冒进,保全了三镇精锐,才没有酿成大祸。”

隆庆帝连忙点头,一开始接到山东战败的消息,隆庆皇帝差点吓死。

后来知道折损的是山东地方军和乡团之后,皇帝才舒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