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公车上书(第3/4页)

这场荒唐的秋季山东战役,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战败的消息火速传往了京师,不过此时京师正在经历一场风暴。

起因还是东南的改制。

东南政改的消息,被全文刊登在了东南在京师的地下报纸上,《京师新报》连续五期都介绍了东南的政改,这引起了北方明廷读书人的震动。

恢复相权,廷推大臣,京师的不少高级官员都蠢蠢欲动。

无论是这些年来的力量对比,还是东南优秀的宣传能力,更重要的是高拱发起的新务运动,都给明廷上下植入了一个潜意识,那就是东南是先进的。

就算高拱自己不愿意承认,所谓新务运动只学习东南的技术,这是不现实的。

在引入东南技术的同时,必然也引进了东南的管理方式,东南的新思想,也需要新的政治制度来配合。

甚至高拱本人,也是靠着隆庆帝的信任,破例让高拱兼掌吏部和户部,又让高拱执掌京察,这才将新务推行下去。

而从去年鳌山灯会以来,到向各地派遣矿监,这都极大的影响了朝臣对隆庆帝的态度。

鳌山灯会还好,地方上的矿监是深深触动了士大夫的利益。

特别是隆庆开始重用太监,这是这些文臣士大夫绝对不能忍受的。

原本地方上的利益,都是地方官和士绅在分享。

皇帝派出矿监搜刮地方,也等于从这些官员和士绅嘴里夺食。

而这些地方官和士绅的背后,就是朝廷中一个个大臣。

自从焦太监出任山东矿监之后,隆庆食髓知味,陆续向湖广、山西、山西、蜀中分别派去矿监。

文人们控制的报纸上,也开始连篇累牍的讲述太监干政的祸患,从东汉党锢之乱讲到了唐代神策军废立皇帝。

这些报纸上又报道了不少矿监盘剥百姓,让普通百姓家破人亡的故事,这也引起了不少年轻读书人的同情。

张居正在湖广斗税监的故事,也被改编成话本和故事,在京师广为传播。

此时的明廷,就像是一口快要煮沸的大锅,还在不断的加着柴火,就等着沸腾的那一刻。

东南政改,就是这最大的一根柴火。

以东南的制度之先进,也提出要恢复完整的相权,而苏泽更是到现在都不称帝。

在明廷的大臣看来,这是苏泽对东南强大的士绅势力的妥协。

以东南都要向士绅妥协,恢复相权,那你明廷呢?

皇帝还在派遣太监在地方上搜刮呢!

而等到山东战败的消息传到了京师,大锅中的水终于到了沸腾的那一刻。

十一月的最后一天,这是明廷官员月末休沐的时候。

天蒙蒙亮,沈一贯从自家宅子出来,拉绿包车的祥子连忙拉着车上前。

“少爷。”

“去书店。”

祥子立刻备好车的,等沈一贯上车后就按着熟悉的道路,想着书店而去。

等到了书店,沈一贯打开书店的大门,发现每天来的比他还要早的伙计佟安没有来。

沈一贯皱起眉头,佟安原本是山东秀才,在沈家书铺找到工作之后非常珍惜,每天都会提前半个时辰来书店开门整理书架。

今天怎么还没到?

又过了半个时辰,沈明臣这才姗姗来迟,他也发现佟安不在,询问沈一贯道:

“一贯啊,佟安呢?”

沈一贯回道:“也许是家里有事。”

就在这个时候,门外走进来一个年轻的客人。

这个客人没有挑选书,而是直接向沈明臣问道:

“掌柜的,这里卖《远山航录》吗?”

沈明臣心中一咯噔,这是陆二约定的接头暗号,他立刻说道:“有,不知道先生要精装版,还是刺绣版?”

“我要宋版的。”

“后面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