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潜伏的新阶层(第2/4页)

在一番御前的争议后,最终李成梁的建议还是被明廷采纳。

山东总督陈以勤,山东巡抚韩楫两人出局,调回京师另有任用。

重新设立一个新职位新军大臣,加兵部尚书衔,总镇明廷新军的兵马,并且加巡抚衔掌管作战地区的民政大权,允许在地方上自筹粮草和武器。

但是在高拱的坚持下,朝廷没有将财政权让出去,地方赋税还要是要报给京师朝廷才能动用,不得擅自截留。

这个新军大臣的人选,群臣也在朝堂争论了半天,最后还是定国公徐文壁被推了出来。

这个结果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因为这位定国公徐文壁,才是如今朝廷上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徐文壁有护送上皇回銮京师的功劳,如果不是他的定策之功,上皇还赖在陕西不肯回来呢,所以隆庆帝信任徐文壁。

从陕西回来之后,隆庆帝不仅仅将定国公府重新修整后还给徐文壁,还多次赏赐金银,召徐文壁进宫共饮。

徐文壁自己是勋贵,定国公本身就是顶格的勋贵,他的级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虽然年轻但是在上朝的时候,他都是站在文武大臣头一位的,这就叫做“班首重臣”。

而且勋贵和勋贵还不一样,徐文壁这种世家勋贵,早已经和文臣缠斗了几百年,互相也是知根知底了,文官并不惧怕他们,甚至有些勋贵都已经儒化了。

相比之下,李成梁这种新崛起的军头,才是文官最提防的,文官都说他是来自辽东的粗鄙野人。

而李成梁这一类的武将也支持,毕竟定国公是勋贵,勋贵武将一体,李成梁还有什么资格反对呢。

徐文壁又被授予天子节仗,隆庆帝还亲自授予他一本百人名录,可以在山东地方直接用名录授官,任免之后只需要将结果通报京师吏部就行,最高可以授予正九品的职位。

因为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所以三镇统制官王本固没有被撤职,但是归于新军大臣徐文壁统领。

徐文壁带着皇帝的节仗,浩浩荡荡的离开京师,向着山东而去。

明廷控制的报纸《皇命新报》上疯狂报道了山东前线的消息,又对徐文壁大肆吹嘘了一番,将他吹成了大明军神。

沈一贯从外面送书回来,见到了叔叔沈明臣正在皱着眉头看着《皇明新报》上的文章。

沈一贯拉开椅子坐下来,沈明臣看着侄子忧虑的说道:“前几日你还说明廷山东军头林立,号令不起是兵家大忌,今日明廷就派出了徐文壁前往山东,三镇对一旅,我们东南可没有优势啊。”

沈一贯道上茶水,淡定的说道:“叔父,你这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若是派遣其他人也就算了,这徐文壁是什么人,您还不清楚吗?”

沈明臣忍不住笑出来。

大明朝的这些勋贵们是什么德行,沈氏叔侄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徐文壁在一众勋贵中表现稍微亮眼一些,但也仅仅是比其他人好点,远远算不上是什么当世名将。

徐文壁之前最大的功劳,就是利用红盔禁军逼迫上皇返回京师。

沈一贯说道:“京师之中,真正知兵的就是李成梁了,不过目前来说,高肃卿不可能用他。”

沈明臣点头说道:“高肃卿和李成梁素有成见,他肯定不会启用李成梁的。”

沈一贯摇头说道:“叔父,高肃卿不肯用李成梁,并不是私人恩怨,高肃卿从来都不是因为私人恩怨而打压别人。”

沈明臣想了想,也点点头,当今这位高阁老虽然脾气急了一点,做事酷烈了一些,但是有一点是让朝野内外都认可的,就是他是真的唯才是举,没有私心。

无论是政治同盟还是政治对手,只要真的为明廷好,高拱都是不吝啬提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