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改道黄河之志(第3/4页)

刚刚鼎革的国初时期,人力动员成本和管理成本都是最低的,这时候官员也相对清廉,百姓也愿意听从官府的命令,物价也会比较低。

等到时间久了,利益板结,管理成本和用工成本也会指数倍上涨,那时候再想要做就难办了。

就比如宋朝的燕云十六州问题没有解决,北方防线始终不得安宁,最终也亡于北方游牧民族之手。

相信子孙的智慧,最后子孙又相信子孙的智慧,事情就彻底办不成了。

苏泽当然也想要尽快结束国内的战斗,可如今东南实在是扩张不动了。

林默珺的第一旅要维持庞大的海疆,不仅仅要维护东南沿海安全,还要控制天津、登州等北方港口,除此之外还要负责向大员岛、琼州岛组织移民,这点舰船虽然看起来数量不少,可是洒在茫茫大海上不过就是沧海一粟。

此外戚继光已经到了广西,正在筹备征兵攻打安南的事情,这同样要求第一旅的舰船护送登陆船。

可是水师这个东西,不是大规模征兵就能爆出来的。

福州水师学堂的培育体系已经很完备了,可就算是这样训练海上军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除了军官之外,水手的缺口也很大。

苏泽准备在广州建立一座水兵学堂,专门培养水手,用来填补越来越大的水师缺口。

要知道第二旅如今总共也才五千人,能够使用的战船也才二百艘,这其中能在外海作战的远洋帆船总共才不到三十艘。

而此时欧洲的海上强国,光是一支远洋舰队就不止这个数字。

水师建设可以说是任重道远。

除了水师,陆军也缺额的厉害。

林良珺的第二旅如今在攻略江西,江西这些府县攻打起来没什么难度,但是江西周围山区的那些土匪,还有一段治安战要打,林良珺三天两头给苏泽写信,抱怨人手不足。

林德阳的第三旅已经进入武昌,和汉阳的张居正所部明军开始长期对峙,接下来还要腾出手去渗透湖南地区,林德阳也多次向苏泽写信抱怨人手不足。

俞咨皋的第四旅还在广西忙着剿匪平乱,还要分兵压迫韶关的明军,俞咨皋已经多次写信向苏泽抱怨,新成立的第六旅要从他的第四旅抽军官骨干,他们第四旅都快要被戚继光吸干了。

可偏偏戚继光和俞咨皋的父亲俞大猷平辈,而且第四旅原本就是戚家军整编而来的,听说戚继光要成立第六旅,不少军官都主动打了申请要转过去。

俞咨皋只能偷偷的向苏泽抱怨,不敢当面和戚继光说。

陈璘的第五旅是唯一没有向苏泽要人的,但是苏泽知道陈璘的压力一点不小。

要在淮北剿匪,还需要面对山东的明军压力。

高拱在京师训练新军,所用的操典都是抄的东南这边的。

这也不是苏泽不想保密,步兵操典这东西说白了也没什么复杂的,不过是列阵齐步走之类的东西,火枪轮射也没什么复杂的秘笈,进入近代之后,火枪手的训练朴实无华,只有四个字——“唯手熟尔”。

纪律严明,能够听从指挥官指令的士兵,再砸进去足够的训练弹丸、火药,火枪兵的训练没有什么捷径,就是花时间和花钱。

明廷还占据北方,招募合格的兵员不难,只要给足了待遇,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入伍的。

火枪制造的工艺也不难,在高拱的日夜督导下,步枪工坊生产的第一批鸟铳已经合格。

虽然比不上东南新军已经安装了弹簧扣发的燧发枪,但是性能也算是过关,炸膛的概率小了很多。

高拱在京师组建了三个镇的明廷新军,每一个镇兵额五千,全都是高拱亲自提拔的年轻武将担任主官,职位为镇统制官。

镇下设五个一千人的协,协长就是明军的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