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你的方案还是太保守了!(第3/4页)

因为黄河入淮,导致这一段大运河水位升高,在很多地方河道淤塞,根本无法正常通航。

这就需要大量的纤夫,有些断绝的航道甚至还需要纤夫将船拉到沙子上,用陆地行舟的方法拉到下一个码头。

这些漕工没有土地,就靠着漕运过日子。

当东南新军攻占南京,南北漕运断绝,他们自然就活不下去了。

张居正撤退的时候,也故意在淮北留下了一些钉子,所以等到第五旅北上,就遇到了很多土匪水盗。

这里面自然有想着乘乱而起的野心家,但是大部分也都是被裹挟的漕工和普通百姓。

他们跟着做土匪水盗,其实也吃不饱饭,还要受到土匪头目的压榨。

如今被判了徭役,但是他们以前在明廷的时候也天天在运河拉纤啊。

给明廷拉纤,虽然有些灰色收入,但是也仅仅能够饿不死。

如今给东南服徭役,每天都能吃饱饭,每个月根据工作情况还配发“工分”,月底可以用这些“工分”兑换粮食带回家。

这哪里是服徭役啊!简直就是苏大都督在淮北赈灾啊!

而这一次的淮北水利工程,胡宗宪亲自从浙江结束了杭州海塘的工程,返回南直隶亲自筹备。

谁也没想到,胡宗宪在着手修了浙江的几条河之后,似乎觉醒了内心的治水之魂,在水利上的水平可以说是突飞猛进。

他亲自前往南京大都督府,和苏泽商讨如何治理淮河的问题。

胡宗宪拜见苏泽,苏泽拉着他的手说道:“胡部堂为浙江治水,让钱塘江海潮倒灌的塘灾成为历史,我已经命令浙江在钱塘江入海口的海堤命名为胡公堤!并雕刻胡公碑,记录胡部堂治钱塘江的功绩!”

胡宗宪听到心头一暖,能在杭州建造堤坝留名的都是什么人?

苏堤的苏轼,白堤的白居易,这两位可都是留名千古的人物!

现在他胡宗宪也能在钱塘江变立碑,那可是和平定倭乱一样,能够留名千古的功劳啊!

胡宗宪对着苏泽说道:“胡某不敢专功,若不是大都督支持,胡某断然不可能修成此堤的。”

苏泽没有继续和胡宗宪客套,而是说道:“胡部堂这次来南京,是为了重修淮北水利的事情吧?”

胡宗宪点点头,这时候他才发现,苏泽身后竟然还有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而且这个人他看着还有些眼熟。

苏泽说道:“这位是前广东巡案潘季驯,广东易帜的时候立下功劳,后来返回老家湖州探亲,就被我征辟到了大都督,参赞水利。”

潘季驯也有些无奈的向胡宗宪点头致意,他不过是回家探亲,却被苏泽知道了,强行将他征辟到大都督府做参赞。

虽然现在东南严格明确了官员选任的制度,不允许超品提拔,但是大都督府参赞依然是一个很关键的位置。

像是早期一些重要官员,比如徐渭等人,都是从这个参赞职位上走出去的。

现在能担任大都督参赞,日后放出去肯定也都是好职位。

潘季驯本来在广东推行“均平里甲法”,但是苏泽对于这套法并不感兴趣,而是经常拉着潘季驯讨论治水。

潘季驯只能硬着头皮开始学习水利,却没想到自己还真是这块料子。

而苏泽也感慨,这能上史书的,果然都不是普通人物。

潘季驯从前根本没有接触过水利知识,可是当他接触水利之后,水平可以说是一日千里。

一开始苏泽靠着Lv10的水利技能,还能指导潘季驯。

但是潘季驯很快将古代治水的书籍看完,开始看苏泽总结的治水经验。

如今潘季驯在整体上,比不过苏泽后世带来的经验,但是在相关治水的细节上,苏泽已经完全无法指导潘季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