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父慈子孝(第3/4页)

这也是他无论如何都要迎回上皇的原因!

必须要将父皇看在眼皮子底下!

不一会儿,就有礼部官员前来通传,上皇的御驾已经快要抵达了。

众大臣纷纷抬眼看去,只看到一身红色盔甲,身披红色大氅的定国公徐文壁,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众大臣纷纷打起精神来,在红盔禁军的包围之下,一辆铺满了明黄色丝绸的马车出现在众人面前。

隆庆皇帝立刻上前,他直接在道路前跪道:

“恭迎父皇回銮!”

隆庆身后的臣子大声喊道:“恭迎上皇回銮!”

这时候帘幕挑开,在黄锦的搀扶下,身穿龙袍的嘉靖皇帝走下马车。

他看着山呼万岁的大臣们,心中却没有任何喜悦。

虽然这些大臣跪着,但是跪拜的对象早就不是他了。

但是这时候还是要演戏的,嘉靖快步上前,搀扶起好大儿朱载坖,挤出泪水说道:

“朕已经退位,如今坖儿已经是皇帝,不可再跪拜了。”

隆庆也要继续演戏,他哭泣着说道:“儿臣登基也是形势所迫,父皇既然回銮,还请父皇重登皇位!”

嘉靖当然不可能答应,他虽然想要权利,但是操持权术这么多年,他当然知道自己不可能复位。

他复位,那些拥立儿子的文臣武将要如何?

这一路上他被徐文壁带领的禁军“护送”赶路,连马车都不能下,自己身边的禁军效忠谁?

嘉靖连忙哭道:

“朕已经下了罪己诏,坖儿克复京师,自然该做这个皇帝,切不可再说复位的事情。”

“如今朕只想要安心修道,颐养天年。”

父子两个做了一番戏,最后隆庆皇帝只能“勉为其难”的继续做皇帝。

他下诏令尊嘉靖为上皇,还让他继续住在玉熙宫内,一应伺候的太监宫女都按照皇帝的规格来。

接着隆庆又请嘉靖这位上皇听政,上皇再次以自己老迈昏聩拒绝,只求在后宫颐养天年。

戏已经做到了这个份上,那自然是“父慈子孝,其乐融融”。

隆庆皇帝恭敬的请父皇上了皇帝车架,接着他又亲自手执缰绳,准备驾车入城。

嘉靖连忙下车,群臣也立刻跪拜劝谏,皇帝这才收回“尽孝”的心思,和嘉靖并做在御驾上,浩浩荡荡的进了城。

跪拜在道路两旁的百姓们,“激动”的山呼万岁,但是这呼喊中多少都有些不情愿。

这些百姓都是被官吏们从家中驱赶出来的,不少人低着头冷冷的看着御驾上的父子,心中发出咒骂。

鳌山灯会之后,京师百姓对皇帝和朝廷更为怨恨。

而接下来高拱筹办新务,再次让百姓离心离德。

高拱的性格爱憎分明,说得好听就是办事雷厉风行,说的不好听就是操之过急,为政过于急躁。

为了推行新政,高拱先向朝廷上书,请求在今年举办京察。

京察,是明代吏部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

京察时,四品以上的官员由皇帝亲自考察,四品以下的官员由吏部、都察院会同考察,如果考核不合格的官员,则会被直接罢黜,削职为民。

其实在嘉靖朝,对四品以上官员的京察已经逐渐沦为形式。

四品以上的官员京察,大臣主要通过“自陈疏”的形式,由臣子自己向皇帝报告过去六年工作中的种种不足,希望皇帝能够罢黔罢黜自己。

皇帝在看完自陈疏后,通常对臣子多加鼓励,然后将其留任。

而对四品以下官员的京察,则沦为党争的工具。

执掌吏部和都察院的权臣,可以通过京察来清洗罢黜敌方阵营的官员。

按理说隆庆二年并不是京察年,但是高拱如今执掌吏部,他正是希望通过京察来推行新政。

皇帝自然同意,高拱获准开始京察之后,立刻对京师官场制定了新的考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