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左顺门阙庭(第2/4页)

沈明臣和沈一贯叔侄面面相觑,没想到京师的环境竟然恶劣到这个地步。

沈明臣说道:“路上我也听说了明廷要在元宵办鳌山灯会的消息,这鳌山灯会这么花钱的嘛?”

陆添寿说道:“这不是清远伯带着锦衣卫和太监捞钱嘛?如今这大明京师,什么都是朝着银子看。”

沈明臣对于京师的最后那么一点念想都破灭了。

沈一贯倒是冷冷的说道:“这倒是有几分亡国的迹象了。”

沈一贯和交友广泛的叔叔沈明臣性格截然不同。

他为人非常冷感,说的不好听的就是性格冷酷。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沈一贯出任内阁首辅之后,因为害怕朝廷议论,不允许他的儿子参加科举。

他儿子成绩优异,寒窗苦读,却因为自己父亲做了首辅不能参加科举,最后郁郁而终,死在了沈一贯前面。

对自己的儿子如此,对乡人更是如此。

沈一贯是浙江人,也是浙党领袖,可是他担任内阁首辅,却不肯提拔乡人,浙江同乡反而要被他打压。

对于侄子的性格沈明臣自然是非常了解,他向陆添寿问道:

“清远伯做成这个样子,难道就没有言官弹劾他吗?”

陆添寿摇头说道:“怎么没有?但是言官弹劾,隆庆皇帝全部留中不发。说到底,这办鳌山灯会就是皇帝要办的,李家也不过是为了皇帝捞钱而已。”

沈明臣点点头,他这次来是担任《京师新报》的主编,鳌山灯会这件事可以算作一个热点题材,可以从这件事入手来宣传明廷的腐朽。

他又问道:“陆站长,除了鳌山灯会之外,京师还有其他热点嘛?”

陆添寿说道:“蒙古俺答汗之子黄台吉入京,明廷宣传说是来京师朝廷的,但是北方草原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来京师朝贡。”

“这黄台吉明显就是来京师兴师问罪来的。”

沈明臣叔侄还不了解北方的情况,连忙问道:“问罪?”

陆添寿露出笑容说道:“俞将军和我师傅陆二,在五原城聚众建城,打退了俺达汗次子带领的三千骑兵,俺达汗吃了败仗,就来讹诈明廷了。”

陆添寿先是露出幸灾乐祸的笑容,接着又说道:“只是苦了京师百姓啊。”

沈明臣是个诗人,性格自然是多愁善感的,他也叹息说道:“百姓苦啊。”

沈一贯却说道:“既然北方百姓如此之苦,我们就应该更加努力,早日推翻明廷。”

沈一贯又说道:“陆站长,以我对明廷的了解,明廷必定会和蒙古媾和,请务必打探明廷和蒙古媾和的详细内容,我们要在报纸上公之于众!这样才能更好的打击明廷的人心!”

陆添寿点头说道:“我们在明廷内部的人正在全力搜集情报,争取拿到明廷和蒙古媾和的详细消息!”

沈一贯又对沈明臣说道:“叔父,我们先从鳌山灯会入手,将京师商户被盘剥的消息刊登在报纸上。”

看到沈一贯这么有干劲,陆添寿想到了当日他解救的王锡爵和许国,他不由的说道:“沈主编,您这侄子日后必定是宰辅之才啊。”

沈一贯的行动力很强,他找到了不少被盘剥的商户,拿到了他们被太监和锦衣卫盘剥的详细采访。

沈一贯的调查不仅仅到这里,他还找到了被明廷强征徭役的烟火匠人家中采访,得到了清远伯如何压榨这些匠人的资料。

除此之外,清远伯还强行要求住在皇宫附近的百姓,必须要穿上好衣服,在元宵节当天齐聚在午门观看鳌山灯会。

为了装点鳌山灯会,清远伯又让锦衣卫为太监强行征收丝绸、染布、鲜花、蜡烛来装饰午门,又搞得多少商铺和百姓破产。

这些消息全部都被沈一贯汇总,他以冷峻的笔触,将因为一场鳌山灯会而引发的京师惨状写成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