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与民同乐”的鳌山灯会(第2/4页)

只不过草原上消息实在是太乱,没人能说清楚这五原城主到底是什么来历。

有人说五原城主根本不是汉人,而是不服俺达汗的蒙古部落首领。

有人说五原城主是大明逃出去的逃犯,要纠集士兵反攻大明。

还有人说五原城主是大唐归义军的后人,五原城内的军队是要返回故土的归义军。

虽然五原城主到底什么来历众说纷纭,但是五原城主击败了俺达汗派过去的骑兵,并且用上了先进火器这件事可以证实。

得到这个消息的大明皇帝又是头大,连忙召见重臣开会。

首辅杨博首先说道:“启禀陛下,如今九边空虚,北方不能乱!”

御座上的隆庆皇帝点头,现在大明朝已经够乱了,蒙古才通过贡市安定下来,千万不能再打仗了。

高拱出列说道:“陛下,首辅大人此言不错,但是俺达汗此人,畏威而不怀德,若是朝廷表现的软弱,蒙古人就会得寸进尺,从此边疆不宁。”

刚刚从嘉靖身边返回京师的李春芳,原本已经在嘉靖朝入阁。

但是随着上皇西狩,李春芳跟随嘉靖出京之后,隆庆登基后的新内阁自然没有李春芳的位置了。

不过隆庆皇帝看在六部缺人,依然让李春芳做礼部侍郎。

曾经登上过权力的顶峰,李春芳脱离嘉靖返回京师,自然不甘心当这个没实权的礼部侍郎。

面对高拱,李春芳立刻反对说道:

“高阁老此言差矣!”

“当年上皇开贡的谈判,臣也曾经参加过,俺达汗此人素无大志,为人贪鄙,他在五原城吃了败仗,定是为了讹诈钱财,若是朝廷满足了俺达汗的贪欲,一定能消弭战事。”

“若是表现强硬,俺达汗为了向部众交代,一定会兴兵南下劫掠的!”

高拱愤怒的说道:“李侍郎是要向蒙古交岁币?”

李春芳说道:“高阁老,本官不是这个意思,谁不知道我大明‘不纳贡,不和亲’的祖宗之法?只是事有轻重缓急,需要先稳定住边关局势,若是南北战事并起,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高拱正准备继续驳斥李春芳,只听到皇帝说道:

“李爱卿说的有道理,既然上次开贡的谈判李爱卿曾经参加过,那这一次接待黄台吉的事情,就交给卿来办,如何?”

高拱张开嘴,却说不出反对的意见。

李春芳的职位是礼部侍郎,接待外使也算是他的本职工作范围。

现在京师言官已经多次弹劾高拱,说他擅权跋扈了。

皇帝已经开口,高拱也说不出像样的反对意见。

只是接待而已,谈判还是要通过内阁。

高拱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就这样,李春芳在年前离开京城,去迎接来京师兴师问罪的黄台吉。

定下了这件事后,等到六部大臣都离开,隆庆帝对着杨博和高拱两位辅臣说道:

“今年京师动荡,百姓不安,朕想要在年后元宵重开鳌山灯会,两位爱卿以为如何?”

鳌山灯会,是每年元宵佳节时,大明皇家在宫城里搭成的巨型花灯烟火景观。

因其形状似鳌,因此名为“鳌山灯会”。

从永乐七年元宵节起,这个盛大灯会更是高调开放——“听臣民赴午门观鳌山三日”,算是大明传统的春节庆祝活动了。

作为皇室与民同乐的庆祝活动,鳌山灯会的规模自然空前。

明初的时候,每次花费就有数万两,但是随着鳌山的规模日益庞大,在嘉靖年的时候,一次灯会花费更暴涨到数十万两白银。

如此盛大的活动自然不可能元宵前才准备,通常是从上一年的十二月起就要开始准备。

烟火匠人把各种设计独特的“奇花”“火炮”层层叠积起来。

待到元宵节这天,庞大的“鳌山”上各种形状的彩灯闪烁,绚丽的焰火不停燃放,更有钟鼓司优美音乐里,宫娥们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