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兵法金色技能(第3/4页)

但是他还是有些担忧的说道:“若是苏贼再杀回来,京师能守住吗?”

高拱心中失望,但还是苦劝道:“无论苏泽杀不杀回来,殿下都要守京师,守京师北方人心就在,若是殿下留在宣府,一直等到东南贼离开天津再返回京师,那就人心尽失,殿下就再也无法登基了。”

话说到了这一步,裕王也明白了,他咬牙说道:“召集宣大精兵,孤要回师京师!”

裕王又说道:“让杨戎政派人监视天津那边的动态。”

高拱叹了一口气,又立刻操持起来宣大的精锐还都京师的典仪。

宣府出兵一万五,大同出兵一万五,加上延平的五千骑兵,总共三万五千人随着裕王返回京师。

高拱将从宫中带来的珠宝金银都分给士兵,又许诺守卫京师还有赏钱,士兵们立刻护着裕王向京师前进。

在大军中,裕王总算是有了一些安全感,他又将追随他来的官员全部加官进爵,封官许愿。

追随裕王的本来就是中低级的官员,他们纷纷对太子感恩涕零。

这一番收拢人心举措勉强算是合格,不过总算是在九月前,裕王带领着宣大兵马和手下文臣们返回了京师。

戎政尚书杨博在郊外迎接裕王,裕王连忙亲自下轿撵扶起这位老臣,又向杨博身边的李成梁表示慰问。

一行人将裕王迎接到了京师之后,裕王终于忍不住问道:

“杨尚书,天津的东南贼怎么样了?”

杨博也很关注苏泽的动向,他派出大量的斥候监视大沽,他连忙说道:

“殿下,东南贼还在大沽搬运货物,他们连天津都没有夺取,看来是真的要南返了。”

裕王还是说道:“还是要密切监视,这苏贼诡计多端,用兵狡诈。”

杨博明白裕王的意思,立刻说道:“老臣明白。”

紧接着裕王想起高拱的教导,拉着杨博的手说道:“以后国家戎政还是要多依仗杨尚书。”

杨博虽然心中有了去意,但是在这样的场合还是表示出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样子,群臣又互相飙了一下演戏。

裕王返回京师,也没有直接入紫禁城,而是返回了自己的裕王府,立刻召集在京文武官员开会。

就在这时候,突然有人冲过来禀告:

“贼兵退了!贼兵退了!”

裕王连忙让报信的人上来回报,原来是探子发现大沽的东南大军已经登船,大量舰队从大沽口驶出外海。

又有探子冒死查看,大沽附近的军营已经空了,只留下那座古怪的大沽棱堡中还有人驻守。

接着又有人送上新的消息。

高拱看着手里的《京师新报》,眉头紧紧皱起。

这份报纸上还飘着油墨的香气,一看就是刚刚印刷出来的。

高拱不由的警惕起来,报纸宣传开路,加上间谍策反这一套高拱实在是太熟悉了,苏泽在南京就玩过这一套。

这份《京师新报》肯定在京师内印刷的,不用说这是东南贼专门针对北方宣传的舆论阵地。

不过现在大家关注的是《京师新报》上的头版文章。

这是苏泽亲自攥写的文章,高拱看完之后也不由的感慨,苏泽真的是当世文宗,这文章真的写的极好。

《与明廷书》,这一次的文章体裁不是檄文,而是一份告书,不仅仅是对明廷的告书,还是对万民的告书。

苏泽在文章一开头,说的反而是大明的法统。

“洪武之所以得天下,是因为蒙元暴政,所以才有明太祖以布衣之身而起,是为朱明革命也。”

“以大位传之子孙,并不是因为血脉而富贵独厚皇帝一人。而是先人遗留的福泽,让天子厚养万民。”

“故曰天子,是代替上天厚养万民也。”

“当今皇帝嘉靖无道,抽万民之血独养一人,其暴行和蒙元没有区别,那天下之人都可以仿效明太祖,再行汤武革命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