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内斗不止(第2/4页)

裕王连忙正色的看着高拱。

高拱说道:“山西疲弊,不是王业之资,山西宗室已经被陛下停了禄米,在夺回京师之前,殿下切不可恢复,要不然士兵缺少粮食,作战必然不力。”

裕王连忙点头说道:“孤知道了!”

高拱又说道:“大同和蒙古的边贸,是如今西北最重要的财源,切莫不可以轻易改动。”

裕王又说道:“孤知道。”

高拱紧接着说道:“此外如今在宣府,有言官说从蒙古俺答借兵的事情,臣已经降这些言官处置了。”

“蒙古人贪婪,而且就在九边,若是入关之后那就是心腹之患。相比之下东南贼军是孤军深入,只守着京师不可能久持的,殿下切不可因为操之过急,而引狼入室!”

高拱这句话已经说的很重了,裕王连忙说道:“这个孤明白!”

说完了这些,高拱确实有些累了,等离开裕王的府邸,高拱深深的叹气。

他确实不想要离开这里,可是要让徐州的九边精骑向裕王效忠,又只有他能南下做这个说客。

高拱很清楚,如果九边精骑还效忠嘉靖,就算是裕王攻下京师登基,也会被嘉靖重新赶下台。

只有掌控了九边精骑,嘉靖皇帝才能彻底退位,安心做个太上皇。

裕王不算是一个好的皇帝,但是嘉靖更不是。

如今嘉靖西狩,又被海瑞逼着下了《罪己诏》,政治威信已经降低到了最低,正是最好的时机!

一定要逼迫嘉靖退位!

高拱收拾东西准备南下的时候。

六月十日,嘉靖终于一路山逃到了平阳。

平阳在汾水的边上,到这里就已经算是关中附近了。

这一路上的狂飙,让所有人都心力交瘁。

特别是内阁首辅徐阶,他本来就年纪不小了,一路上操持各种事情,现在又老了十岁的样子。

很多具体的工作,徐阶已经彻底做不动了,只能交给赵贞吉来做。

不过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要,徐阶只能强打着精神,在儿子的搀扶下去了临时行宫。

嘉靖皇帝也仿佛老了十岁,他在没有宫中那仙风道骨的样子了,皇帝无力的躺在椅子上,看着剩下来的朝臣,皇帝也忍不住悲伤起来。

他自然不是为了那些在太原兵变中被杀的朝臣哭泣,而是感觉到了自己的权力正在逐渐失去,他再也无法和以前那样操持朝政而伤感。

徐阶进入议事厅之后,西狩的朝廷终于有机会坐下来开会了。

第一个发言的是赵贞吉,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请陛下调徐州的九边精锐入关中勤王!”

这句话说完,徐阶一惊,他看向赵贞吉这个弟子。

徐阶立刻说道:“万万不可!”

嘉靖显然已经极度的缺乏安全感,他对赵贞吉这个提议很感兴趣。

但是现在的皇帝和在京师不一样了,徐阶这一路上操持国政,又平定了太原之乱,皇帝不可能不听他的意见。

徐阶的理由也很简单:

“陛下,关中前年地动(地震),灾民遍地,又没有粮食,要如何养活九边精骑?到时候供养大军引起关中民变,陛下要怎么办?”

听到民变这两个字,嘉靖也被吓到了。

但是这一次不粘锅赵贞吉,却很坚持的说道:“关中没粮食,湖广有粮食。”

“湖广可以往徐州不远的荥阳运粮,再将粮食运送到开封,那九边精骑就可以入关中了。”

听到赵贞吉的计划,皇帝的眼睛又亮了。

徐阶立刻急了,他对皇帝说道:

“万万不可!大军调动所耗粮食众多,而九边精锐若是离开徐州,则朝廷就等于放弃了大运河沿线等于朝廷彻底放弃了帝国东壁!”

徐阶说道:“陛下,现在不是汉唐了,东重西轻的局势已经形成,如果放弃徐州,那苏贼全占南直隶,朝廷就再也争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