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一顿操作猛如虎(第2/4页)

“我的家人呢?”

年轻人说道:“您的家人都在屋子里,王大人,再不走您就要和袁阁老一起在诏狱相会了。”

说到这里,王锡爵心情沉重起来,袁炜下狱未尝没有被他们三人牵连的缘故。

“你怎么证明你是苏兄,哦不苏大都督的人?”

来人掏出一份稿纸,这是王锡爵当年在苏州主编《警世通言》的时候亲笔所写的手稿。

看到这份手稿之后,王锡爵不再犹豫。

这些日子他在中书五房公事,见到了大明朝廷太多的腐朽黑暗,包括这一次袁炜下狱,更是让王锡爵彻底失去了对大明朝的幻想。

看到手稿,王锡爵又想起自己在苏州松江的日子,更加觉得留在京师没意思。

他立刻说道:“你能带我出京师吗?”

年轻人点头说道:“王大人去屋里收拾一下,我们立刻就能走。”

王锡爵不再犹豫,不过他没有直接去主屋见家人,而是直接冲向自己的书房。

中书五房公事虽然是一个品级很低的部门,但是却是内阁承上启下的重要部门。

甚至可以说这是个一个相当核心的部门,这在宋朝都是非常要害的部门,这些积年老吏,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左右国家的政策。

除此之外,王锡爵在中书五房公事还能接触到六部九寺一台,王锡爵在一开始的屈辱之后,很快就找到了新的目标。

这段时间,他游走于六部九寺一台,接触到了很多具体办事的官吏。

这其中一些真正有能力又怀才不遇的官员,全部都被王锡爵记录下来,他在书房编写了一份名单,将这些官员都记录上去。

王锡爵到书房就是拿的这份名单以及他和这些官员的通信。

等到将这些都收拾好了,王锡爵带着家人来到院子里,对着那个蒙面年轻人说道:

“走吧!”

与此同时,在许国租住的院子里,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

许国的反应和王锡爵一样,他这些日子在太仆寺观政,许国就将太仆寺的记录好好看了一遍。

哪里的马场能产良马,大明朝马场在册的记录,太仆寺真的懂得马政的官员名单,也全部都被许国记录下来。

就在王锡爵和许国带着家人离开京师不久,东厂锦衣卫就围住了他们的府邸。

袁炜倒台之后,言官自然不会放过王锡爵许国这两个通敌分子。

皇帝自然也是照单全收,光是一个袁炜还不够分量,京师之中还需要一个“袁党”才能承担这次战败的责任。

这么一套操作,总算是安定了京师人心,但是京师的粮食价格还是不出意外的开始疯涨起来。

此时和明末不同,大明朝廷虽然依赖湖广和江南,但是也不是完全靠着湖广和江南的粮食过日子。

首先京师附近的京畿平原本身就是产粮区,当年成祖朱棣分封在这里,粮食都能自给自足,只是京师现在人口多了,所以需要从南边运粮。

九边地区也是在军屯产粮的,只不过近些年气候越来越冷,而九边的战事越来越多,才出现粮食短缺。

朝廷控制的山东地区也是产粮的,之前就是从登州海运粮食北上支援九边。

只不过如今指望不上山东的粮食,现在山东的粮食都支援给了南下的九边精骑。

另外山西,河南其实本来也是能纳粮的,比如山西存留米为一百五十二万石,但是大部分要供养宗室。

这一次嘉靖也是急了,干脆停了山西宗室的禄米,就是为了缓解京师的粮食危机。

湖广巡抚游居敬在漕运断绝之后,也通过陆运向京师运送了一批粮食,按理说京师也没到完全没有粮食的地步。

这一次的粮食上涨,就纯粹是粮食商人哄抬物价在发国难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