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徐州地方(第2/4页)

只听到一个霸道又尖锐的声音,紧接着几名披着红色大氅的锦衣卫开道,一名面白无须的太监出现在码头上。

陈洪这位东厂督工,司礼监秉笔太监,如今已经取代了和陶公公牵连的李芳,成为宫内仅次于黄锦的第二人。

在码头的官员看到是陈洪,也纷纷缩起脖子,将脑袋撇过去。

陈洪拱手说道:“上谕,召赵贞吉入宫觐见。”

原来是传旨的,众人纷纷用艳羡的目光看着赵贞吉,刚刚抵达京师就被皇帝召见问对,这位赵阁老果然是恩宠正盛啊!

等到了赵贞吉入宫的时候,宫内已经燃起了华灯。

赵贞吉跟在陈洪身后,前排太监提着灯笼劈开黑暗,赵贞吉从已经修复的东华门入宫,依稀能够看到三大殿的轮廓。

自从那年宫灾之后,因为朝廷缺银子,三大殿时修时停,到了今年终于快要修复完毕了。

赵贞吉不敢多看,继续低着头跟着陈洪,往西绕到了皇帝居住的玉熙宫。

以往皇帝修道的时候,因为服用金丹冬热夏冷,冬天的时候玉熙宫都是殿门和窗户大开的。

可是今年入冬之后,玉熙宫也铺上了暖阁,窗户和殿门也都是关闭着的。

赵贞吉跟着陈洪,绕进了戒备森严的宫门。

陈洪皱着白脸说道:“赵阁老,请吧。”

赵贞吉看着通往宫殿中央的道路,整理了一下衣冠,小心翼翼的走了进去。

“臣,赵贞吉拜见陛下!”

坐在八卦中央软塌上的皇帝还是那副仙风道骨的样子,只不过以往身上丝织的轻薄道袍套在了狐皮袄子上,没有以前那种仙风道骨的感觉。

皇帝躺在软塌上闭目养神,赵贞吉不敢动弹,五体投地的跪在地上。

“爱卿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

虽然嘴上说着辛苦,但是皇帝并没有让赵贞吉起身的意思。

大概过了一刻钟的时间,皇帝这才说道:“起来吧。”

赵贞吉慢腾腾的站起来,皇帝这才说道:

“你在南直隶做的很好,配得上一个元亨利贞的贞字。”

皇帝上来就夸人,赵贞吉却没有任何高兴的神色。

果然嘉靖又说道:

“但是朕让你筹备湖广秋粮入京,这事情你办砸了。”

赵贞吉很清楚皇帝的性格,他并没有推卸责任,而是很自然的再次跪下:

“臣有罪。”

赵贞吉如此顺畅的认罪了,皇帝的语气反而软了一些。

“你有罪,湖广巡抚游居敬更有罪,江西那几个官儿更有罪。”

“这些朕都给你们记着呢。”

皇帝看了一眼恭顺的赵贞吉,这才说道:“起来吧,说说看,南直隶能守住吗?”

赵贞吉站起来,他在路上已经盘算过无数次面圣的场景,这个问题也是他反复斟酌过的。

作为一名“心学大儒”,“大明头号不粘锅”,赵贞吉的性格是万事求稳的。

但是这一次君臣奏对,将会决定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初始印象,也将决定他在徐阶内阁中的位置。

赵贞吉说道:“臣以为,守不住。”

对于这个结果,嘉靖皇帝倒是没有再动怒。

赵贞吉继续说道:“南直隶水网纵横,苏贼又擅长水战,根本就不是九边精锐适合作战的地形。”

嘉靖皇帝露出一丝笑容道:“没想到卿竟然还懂军务,早知道让你来做兵部尚书了。”

赵贞吉立刻说道:“臣不通军务,这都是在南直隶的时候,听张叔大分析的。”

“是张居正吗?”

赵贞吉连忙点头,他又说道:“臣不通军务,但是臣懂财政。”

“臣离任南京之前,虽然将南直隶的纲粮送上了船,但是朝廷的粮饷不足以支持九边军队在南京作战。”

作为大明朝第一会计,“朕的钱”的拥有者,嘉靖皇帝比赵贞吉更清楚如今朝廷财政的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