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从“贼”者们(三更)(第3/4页)

苏泽的学说中本来就有不少泰州学派的部分,何心隐也是王艮的弟子,自然更容易接受苏泽的理论。

后来又知道苏泽起兵,上檄文讨伐昏庸的大明朝廷,何心隐顿时成为苏泽的粉丝。

但是倒严失败之后,李贽对何心隐也没了信心,自己这位好友在政治上这么幼稚,还能治理好地方?

不过苏泽已经造反了,要是造反失败,李贽也在九族名单上,自然要帮着苏泽分忧。

他一下船就来到了大都督府,向苏泽引荐了何心隐。

苏泽也正在头疼手下行政人员短缺,何心隐主动来投,苏泽也要装作一些求贤若渴的样子。

但是何心隐能想出封建迷信倒严的方法,苏泽原本对他也没什么信心,只是准备用一个知县的职位打发他,显示自己求贤若渴的态度。

何心隐,原名梁汝元,是泰州学派的传人。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何心隐和李贽并称为“明末狂儒”,曾经写下很多离经叛道的言论。

比如何心隐反对“无欲”,主张“寡欲”,与百姓同欲。

他还提出“无父无君非弑父弑君”,认为“友”比“君亲师”还要重要,还提出一些反封建的口号。

何心隐在倒严风波中逃脱,但是因为其言论和聚众讲学,引起了官方的不满,最后被官方杀害。

可是苏泽与何心隐交谈,却发现他有相当丰富的治政经验。

“在下曾经在老家办过萃和堂,以族亲相亲为框架,以族约来管理全族。”

苏泽对何心隐的社会实验很感兴趣,他问道:“然后呢?”

“族人争利,最终萃和堂还是散了。”

苏泽知道这种乌邦托式的实验最终都是失败的,这一方面是生产力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人性的问题。

苏泽怕何心隐做了知县,也搞这一套乌邦托实验,于是问道:

“若先生为县令,要如何治县?”

苏泽本以为何心隐能有什么爆论,却没想到他说道:“依法依律即可。”

什么?你一个乌邦托空想主义的信徒,怎么一下子成了韩非子的信徒了?

何心隐却说道:“乘船南下的时候,我想了很多,无论是萃和堂还是这次倒严失败,我想明白了一件事。”

“什么事?”

何心隐说道:“指望人是不行的,人皆有私欲、私心、私情,就连孔圣人都做不到大公无私,对门下弟子也有所偏爱,萃和堂之所以失败,也不全是县官加税,还是众人都有私心,私心不齐的原因。”

“那先生要怎么办?”

何心隐说道:“既然如此,那就用没有私心的来治理,律法就是无私的,只要能秉公执法,那大家就不讲私心,而是都讲公心了!”

“好!”

苏泽拉着何心隐的手说道:“先生此次坐船南下,不亚于龙场悟道了!”

苏泽又说道:“我欲拜先生为松江知府,先生可愿意出仕?”

何心隐一愣,他拱手说道:“我愿意试试。”

接着他又说道:“多谢大都督搭救,是我计划不周,害死好友,我想以何心隐为名,梁汝元已经死在京师了。”

苏泽叹息一声说道:“蓝神仙虽是方士,却是忠贞之士,只是可惜死在了昏君奸臣手里。”

委任了何心隐之后,李贽连忙说道:“我呢?”

苏泽看向李贽问道:“舅父此去京师,可有什么收获?”

李贽摇头,他一路上都随着何心隐,根本做什么事情,最后稀里糊涂被陆二救了。

“那舅父有什么所得吗?”

李贽还是摇头。

苏泽也叹气,在这一世李贽虽然也没能出仕,但是因为方望海和自己的照顾,他过得相当顺遂。

所以他目前的思想倾向泰州学派,但是也没什么离经叛道的想法,更谈不上什么自己的见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