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圣质如初(第3/4页)

这面大旗是胡宗宪的遮羞布,也是他心中最后的道德高地。

“我是为了抗倭,这一切不过是手段罢了。”

但是如今严嵩的这封信,可以说是彻底扯破了这面大旗,几乎让胡宗宪这个坚定抗倭的大臣信仰崩溃。

为了自保,故意养寇自重,放过倭寇,那胡宗宪这些年来,又是在做什么呢?

徐渭也迷茫了半天,这才说道:“胡部堂,要不写信问问苏汝霖吧。”

“苏汝霖?”

胡宗宪愣了一下,他想起在方望海船上见过的那个青年,这些年来,苏泽在浙江的名望越发高了,隐隐已经是儒门大宗师了。

徐渭点点头说道:“我观这些年来苏汝霖的学问,已经自成一派,已经成一代儒宗。他应该能够给部堂解惑。”

胡宗宪愣了一下,徐渭似乎说的没错。

如今的儒学宗师中,只有苏泽还在不断的讲述新的学问,影响力不断的扩大。

阳明心学已经成了空谈的玄学,泰州学派走向了离经叛道,苏泽的四民道德学说,却在浙江工商业飞快发展之下,越来越有市场。

甚至浙江的大部分书院中,也都在讲苏泽的学问。

但是胡宗宪依然有心结说道:“钞关厅?”

徐渭拱手说道:“我想苏汝霖应该不会介意这件事,要不就让徐某亲自去福建,询问一下苏汝霖的看法吧。”

胡宗宪点头说道:“那就有劳文长了!”

就在徐渭从杭州出发,南下前往福建的时候,京师的局势果然发生了变化。

清流一派的御史,弹劾严世蕃不法事五,可杀者三,轰动朝野。

御史弹劾严世蕃私自挪用建造大工的木料给自己修宅子,还用工部府库中的钱给自家修祖坟。

这是杨继盛死后,严嵩父子第一次被弹劾。

可是这一次宫里的反应,让严嵩严世蕃父子心惊。

上一次杨继盛弹劾严嵩严世蕃,皇帝第一时间就驳回奏章,让锦衣卫抓捕杨继盛下狱。

但是这一次皇帝只是将奏折留中,直接回了一个“不报”。

皇帝拿到大臣奏疏,一般回复“报闻”,这就相当于领导在文件上签字“已阅”。

若是皇帝驳回,那就表示奏疏的内容皇帝不满意。

但是“不报”就意味深长了,这意味着皇帝已经看了奏疏,却没有任何表态。

这又和“留中不发”的意思不一样。

留中不发,就是奏章送到皇帝那边,皇帝将奏章扣下来,这就相当于后世给领导送文件,领导说将文件放下来再看看,表示这奏章还有商讨的空间。

“不报”的态度要比留中不发还要暧昧,这是严党当权之后,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就连清流们,都被嘉靖皇帝这一次的诡异态度给吓到了,清流的御史竟然没有继续上奏疏弹劾严世蕃。

裕王府中,灯火通明。

裕王看着高拱和张居正这两位讲师,露出期待的表情问道:

“两位师傅,是不是到了倒严的时候了!”

高拱和张居正却沉默了下来。

“父皇第一次对弹劾严世蕃的奏疏不报,也没有惩罚弹劾的御史,这不是倒严的信号吗?”

张居正看着裕王,不由的叹气,这位王爷在政治上实在是太,太“圣质如初”了。

张居正为了防止裕王做出愚蠢的行为,只能开口说道:“王爷,此刻还没到倒严的时候。”

“这是为什么?”

高拱是个急脾气,他也不弯弯绕了,直接说道:

“如今东南倭乱未平,改稻为桑还没有变成丝绸卖掉,陛下还要用严嵩父子。”

裕王终于听明白了,他颓然坐下。

高拱说道:“倒严之关键,就在胡宗宪。”

“胡宗宪?”

高拱说道:“胡宗宪在浙江抗倭,浙江还剩台州附近的一支五千人倭寇团伙在作乱,只要台州捷报,就是严党倒台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