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明亡于开中法废(第2/4页)

这些典籍包含了大臣奏折,内阁的堂议和六部的部议记录,甚至还有大量的皇帝诏书和奏章批示。

更不要说还有皇帝的实录,也都是收录在翰林院中,可以让翰林官学习。

比如张居正在翰林院中,他的工作是翰林院编修,主要工作就是检查校对这些典籍。

这工作比较轻松,但是可以自由的查看这些资料。

国家施政的精华,就是在这些重要的档案中,这也是为什么翰林院出来的官员施政能力都不差的原因。

如同张居正这种过目不忘的神通,在翰林院中更是如鱼得水,他不断的吸收前朝各项改革变法的精华,查看当年对各种决议的讨论,通过这种方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方望海的科举第次不高,无法进入翰林院,只能从基层一步步做起。

他到了南京户部侍郎这个层次,才能接触到这些内容,而且还仅限于户部的部议和讨论,要不是南京户部就是管理盐政,他也根本看不到这些内容。

苏泽所说的叶淇变法,实行的时间很短,很快又废止,方望海以前都是不知道的。

他也是看了大量的文档,才知道叶淇变法对于盐政的败坏。

但是苏泽竟然知道这件事,还能一针见血的指出这件事的危害?

方望海对于苏泽的父亲更有兴趣了,难道苏泽的父亲不仅仅是大儒,还曾经做过高官?

要不是这样,怎么能解释苏泽在财政上的天分?

苏泽察觉到了方望海的异样,他连忙说道:“我也是听父亲偶然提过。”

果然如此!

不过方望海也不准备深究,反正女儿都嫁给这个小子了。

而苏泽既然清楚这件事,那就不用方望海再多费口舌了。

他简单的说道:“叶淇的变法就是,让内商拿着银子可以直接去盐运司用银子购买盐引,而不需要运输粮食换取仓钞了,这之后盐引更壅塞,一直到本朝初年,朝廷才重新恢复开中法,取消开中均输折色,但是因此导致的盐引壅塞问题更加严重,至今还有大量盐引没有兑换。”

苏泽直言不讳的说道:

“说白了,叶淇的变法也是朝廷觉得盐引卖的太贱,所以想要赚更多的银子。”

方望海叹息一声,也赞同的点头。

盐这个东西就是垄断的货物,本质上就是一种人头税。

老百姓可以不纳税,但是不可以不吃盐。

而吃盐,就是一种纳税。

作为人为垄断的暴利产品,商人之所以支持开中法,就是为了赚钱。

而朝廷觉得商人从中赚了钱,又眼红这其中的利润,于是干脆推翻了开中法,直接卖盐引赚钱。

苏泽说道:“叶淇变法的问题还不仅仅是盐引壅塞,如今北方边防的问题,也源自于叶淇变法!”

苏泽这句话让方望海都惊讶了。

他是南京户部侍郎,只能看到户部的档案资料,这就是方望海缺乏翰林院锻炼的短板之处了。

他目前的才能也这是户部侍郎的能力,无法通盘考虑国家的全盘问题。

而这种对全方面能力的思考能力,往往是最需要眼界的。

如果用系统来分类,海瑞这一种能够为民做主,处理好府县的案件,能够治理好地方的官员,差不多是Lv10级的。

方望海这种能够推进某个新政,或者和胡宗宪能够协调几个省的人事和财政,这算是封疆大吏的能力,也就是Lv15级左右。

再往上的,就要能通盘考虑全国的政策,协调全国的人事,这就是Lv15以上的宰辅之才了。

方望海如今连Lv15都没达到,靠的是苏泽帮着他参谋和打补丁。

而现在的高拱和张居正也还只是Lv15不到的选手,属于理论经验丰富但是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

如今整个大明朝,能够超过Lv15的,也就只有严嵩和徐阶这两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