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实证医学(第3/4页)

苏泽下一句却说道:

“求实,求实,求的实证,所求之道就在那里,没有什么需要师徒之间传授的东西!”

李时珍惊讶的抬起头。

苏泽说道:“只要踏上求实之道,所有人都是同道,闻道有先后,达者为师!”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实事求是,别人都可以为我师,所以我不授徒,但是若李神医有所问,苏某知无不言也!”

李时珍看着这个比自己年轻十多岁的男子,一下子觉得他挺拔伟岸无比。

这才是“大医”!

李时珍感动的说道:“古之医圣所著之医书,恐怕也是苏神医这个想法,要将学问传于天下,此乃救济天下之志向啊!”

苏泽心中有些不以为然,后世圣贤有言:“学医救不了中国人”,要让大明朝彻底离开这泥潭,需要的不是医圣苏泽,而是反贼头子苏泽。

李时珍说道:“李某辞官,有志向二,一是编纂一本药草纲要,刊订天下药典的讹误。”

“二是要写一本脉决,明天下之脉象。”

“不过现在觉得,这些都不如求实之学!苏神医既然不收徒,我李某愿为同道,为君前驱!”

苏泽连忙握住了李时珍的手,这下子可是赚到了!

李时珍能用几十年时间编写《本草纲目》,光是这份坚持就足以名垂千古!更不要说他本身是一名杰出的医生了。

苏泽已经明白,自己的时间有些精力有限,想要办成更多的事情,就必须要有更多同道。

能有李时珍作为同道,那肯定能将“求实”之学发扬光大,真正的建立一门更科学更现代的医学体系。

李时珍不愧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医生,他拉着苏泽畅论医学,很快就在求实这门道路上突飞猛进。

李时珍根据古籍说道:“三国陈登,就是腹鼓而亡,当年华佗给他诊断过,说他‘胃中有虫,欲成内疽,腥物所为也’,是不是就是喜欢吃鱼生而得的肝吸虫病?”

苏泽点头说道:“正是如此,华佗给陈登开药,吐出虫二升,肝吸虫倒是不会长这么大,我还是觉得更有可能是生蛔。”

“有道理,不过陈登已经死千年了,这不过是猜测罢了,但是自从宋后食鱼生者越发少了,倒是这种病也少了很多。”

两人一直谈论到了傍晚,苏泽又展示了自己的几种收藏。

只可惜他的显微镜放大度数不够高,无法看到病菌这个数量级,无法和李时珍讨论病菌感染的话题。

不过关于寄生虫病的研究,也启发了李时珍,他也猜测每次水灾之后都会发生的痢疾,是不是也如同虫病一样,都是通过某种看不见的东西传播的。

苏泽不由的感慨,永远不要小看任何一个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号的人物,这些人的才情能力都是一时之选,意志力更是远超常人。

有了李时珍的加入,苏泽的医疗团队能力更是大大加强。

李时珍不仅仅能治常见病,一些疑难杂症他也都能治。

在治好了泰州城内的几个大户之后,苏泽营地的物资更加充足了,都不想要徐时行进城化缘,各种东西就源源不断的送到大寨。

在这个时代,一名好医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更不要说李时珍这种当过太医的天下名医了。

苏泽的医术更是蹭蹭蹭的上涨,等到九月的时候,苏泽的医术已经涨到了Lv9,3043/5000,距离提升到Lv10已经不远了。

而泰州城内的血吸虫病,也随着天气渐渐冷,加上灭杀钉螺的活动,迅速被控制住。

痢疾、霍乱等一些随着水灾而爆发的传染病,也在苏泽印刷的主意卫生的宣传册的宣传下,逐渐得到了控制。

待到九月初九重阳之日,泰州城竟然已经恢复了不少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