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方若兰的舅父(第3/4页)

苏泽看着泉州港凋敝的景象,实在是可惜这样的好港口就这样浪费了。

泉州是实行禁海令最严格的地区之一,从洪武年实行禁海开始,泉州港口全部被拆毁,沿着海岸十里的房屋全部都被铲平。

明廷还下令将当时停泊在泉州港口的船只凿沉堵塞港口,就这样将一座天然良港毁了。

曾经千帆侧过的泉州港,如今连渔船都看不到踪影,苏泽只能在泉州附近的小港口靠岸,再将礼物拉到货车上进泉州城。

靠近泉州城,看到高耸的城墙,苏泽更是感慨这座名城的凋敝。

福州港的兴起,也是泉州没落的原因之一,明廷指定福建朝贡贸易的港口是福州港,所有入贡的船只都要在福州港靠岸,从唐宋以来就设立的市舶司从泉州迁往了福州,泉州就失去了官方通航的权利。

而距离泉州不远的漳州月港,又靠着走私贸易如火如荼。

而后隆庆开关之后,明廷也选择在月港开关,更是让月港超越福州港,成为福建最大的港口。

一南一北的挤压下,连走私船都不愿意走泉州港了。

港口贸易的衰落,也让泉州日益凋敝,苏泽走在唐宋时期铺设的石板路上,坑坑洼洼的道路根本没钱修葺,拉货物的车都要颠簸的散架了。

但是泉州城内的古建筑极多,苏泽看到了唐代风格的佛寺,闽南风格的妈祖庙,甚至还看到了不少异域风情的建筑。

以苏泽的【宗教知识】,辨认出这其中还有景教、摩尼教的寺院,果然泉州曾经是中国对外最重要的港口。

不过虽然港口贸易衰落了,泉州商业依然非常发达,这里沿袭了宋代的风貌,沿街的屋子几乎都是商铺,这些商铺还将商品放到门口贩售,导致原本就拥挤的石街更是水泄不通。

唐之前几乎所有的商业都要在划定的“市”内进行,等到了宋代商品贸易繁荣,出现了“街铺”,在清明上河图中看到所有街道都是做买卖的商铺。

但是到了明代,商品经济相比宋代反而倒退了一些,在南平和福州都是类似于商业街的模式。

就是一条主干道是商铺,或者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一条专门的街市。

泉州还是承袭了宋代的“街铺”形式,而且和南平不同,泉州的富人更愿意住在方便的城内,而不是和南平那样乡绅都住在城外。

李夫人娘家祖上也曾经阔过,要不然也不会供方若兰的舅舅读书。

这些年方家李家发达之后,李家的老宅子也重新修葺过,苏泽在方爱竹的引导下走进一个巷子,门房通报见到是未来姑爷来访,立刻将苏泽引进了屋子里。

因为大部分有钱人都挤在城里,所以泉州富贵人家的门脸也都不大,不过进门之后苏泽发现,李家宅子其实并不小,只是藏在这闹市区中,从高墙中看不到里面的乾坤。

自己真的是攀上富婆了,要是后世能在闹市区有这么一栋别墅,那也是顶尖的富贵人家了。

苏泽一边想着,一边走进前厅,李家竟然还在前后两进房子之间建造了一座精巧的花园。

苏泽继续向会客的正堂走去,却听到了正堂内李夫人的声音。

“你说你不要继续科举,也就罢了!如今你姐夫给你谋得国子监职位都辞了!李贽,你是要干嘛!明日将这祖产也变卖了如何?”

苏泽脖子一缩,方爱竹听到李夫人这般咆哮也吓得一哆嗦,两人就停在了正堂边上。

一个中年男人说道:“阿姐,我实在受不了国子监那帮腐儒,我想要游学四方,精进学问。”

“游学?你不读书进学也就罢了!家族的产业你也不打点,全部都扔给我,街坊都说我惦念祖产!”

中年男人嬉皮笑脸的说道:“家里一直都是阿姐执掌的,这些人乱嚼舌根,阿姐不要和他们计较,这些年家里产业愈发兴旺,这不都是阿姐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