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将铸新钱(第2/4页)

如今这位皇帝居住在西苑玉熙宫,司礼监就在西苑边上。

众太监都各怀心思,李芳单独面圣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宫内太监的荣辱都在这位万寿帝君一人身上,所有人都不愿意宫内的权利结构发生变化。

黄锦叹息一声,他是皇帝的潜邸旧人,如今宫里和外朝的局势微妙,他也有了求退的想法。

之所以同意李芳一个人单独面圣,也是黄锦有交接班的想法。

只不过这位皇爷恩威难测,不知道李芳能不能得到皇帝的信任。

突然,西苑中响起了连珠一样的铜罄声,黄锦放下手里的笔走出司礼监,只听到铜罄声果然是从玉熙宫那边传来的。

熟悉嘉靖的太监都知道,这位帝君近些年来更加玄虚莫测,但是他心情起伏的时候就会狂敲打铜罄,算一算正是刚刚李芳进去单独面圣的之后不久。

秉笔太监陈洪低着头,他和李芳一向不对付,如今黄锦已经露出退意,司礼监的事情也管的少了,陈洪和李芳都在争夺掌印太监的职位。

如今李芳出了风头,最不高兴的自然就是陈洪了。

陈洪低着头,不表露出自己的神色,心中却对李芳和黄锦的关系更加怀疑,这两个家伙是不是有了什么秘密交接协定?

到底是什么事情,能让那位一直静修玄功的皇帝这么激动?

不过作为消息灵通的秉笔太监,陈洪第二天就知道了原因。

福建铸币督办太监进献新币,得到了皇帝的认可,皇帝命令李芳将陶太监的铸币法和新币送到户部,户部对于新钱也称是,认为新钱质量上乘,可在福建先铸以观后效,若是福建能通行则可以推广到全国。

皇帝立刻下诏,命令陶太监督办新钱,并且允许他调用整个福建的矿监、铁厂和工匠,务必要疏通福建钱法。

不仅仅是宫内震惊,宫外更加震惊。

正常的国策,都要经过内阁票拟,送交科道审订,然后司礼监票拟发往六部执行。

这套程序自然是为了用级别低的言官制约内阁,体现了洪武爷“以小制大”的优良传统。

这次皇帝“伙同”户部就下令铸造新币,内阁却不吭一声,这让言官们非常愤怒,这等于是皇帝绕过了科道直接下旨办事,而且还是铸造新钱这种大事!

科道言官开始引经据典,从先秦以来的钱法说到了本朝的钱法,纷纷抵制皇帝要铸的新钱。

这些言官们很快发现,这次皇帝铸造新钱的态度非常的坚决,将几个带头上书的给事中和御史贬出了朝堂,他们很快发现风向不对了。

高地防御塔血太厚,冲不动!

既然皇帝冲不动,那科道就只能冲严阁老了。

科道言官调转方向,开始弹劾严阁老不能劝谏君上,让皇帝派遣太监出去铸币扰乱钱法。

躺枪的严阁老也傻了,人在内阁坐,锅从天上来。

不过严阁老可不是纸糊的,他迅速组织人手反击,又利用自己吏部尚书的权利,迅速调整了几个关键职位,将这一次言官冲塔给打了回去。

陶太监也不知道,自己一封请铸新钱的密揭,竟然引起了朝堂这么大的争斗。

不过他这个太监就算是知道了,也只会笑着看这些大臣狗咬狗吧。

千里之外的福建自然还没有感受到朝堂的风波,陶太监只是焦急的等待宫里的回信。

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朝廷要废宋钱的消谣言在福建上下传开了。

大明朝的钱法经常反复,许多老人都听说过朝廷废钱的传说。

而且福建本身用的就是宋钱,加上陶太监这个宫内的督办铸币太监来福建的消息传开,更引起了福建民间的恐慌。

家里有存铜钱的人家,纷纷想办法将铜钱换成更加保值的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