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府试前的集市(第3/4页)

比如苏泽今年过了县试,那明年童子试三场就只需要直接参加府试就可以了。

果然科举考试是最残酷的考试,这么多人一起卷,前一届考不过还要和后一届的一起卷。

陈朝源羡慕的说道:“汝霖伱是本届南平县的案首,你府试肯定能过的。”

林清材更是羡慕,同样是第一次参加科举,苏泽就已经预定过了两关了,大家都是一起在海瑞那边上课的,怎么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这么大呢。

但是让苏泽没想到的是,这次府试最热闹的地方,是这些赶考士子们带来的商品。

各县赶考的士子们,纷纷带上了自己家乡的特产,在南平府的大街小巷贩卖。

他们是读书人,又有府试的关碟,进城也没有人收税。

对于很多读书人来说,这次去南平赶考,卖货要比考试重要。

借着各县的读书人齐聚南平,苏泽果断让《拍案惊奇》加印了两百份,果然全部都卖出去。

到了三月一日,各县赶往南平的童生都到了,南平城内的商业气氛达到了顶点,几乎每一条街道上都是摆摊的读书人,就连闭门读书的苏泽也忍不住了,和陈朝源林清材一起出门,看一看各县读书人带来了什么土特产。

“将乐白布!将乐白布!”

大部分读书人还是不好意思公开喊卖的,不过也有一些例外,就看到一个年轻人大声喊着自己卖的货物,吸引了不少路人围观。

陈朝源是南平县人,自然对这样的场景不陌生,每次府试都是这样,街头巷尾都是贩卖的读书人。

“将乐县的棉布全省出名,甚至能远销南洋。”

苏泽走过去,果然这个童生贩卖的白布柔滑,比普通葛布洁白,已经和长宁卫的织布机织出的布不相上下了。

“将乐县有棉田吗?”

那个童生听到苏泽的问题,笑着说道:“将乐县都是成片的棉田,光是我家就有棉田二十亩。”

棉田二十亩,看来是个地主啊。

苏泽打量这个读书人,只看到他穿着蓝染的袍子,但是袍子上有花纹,这一看就是有钱人家的子弟。

现代印染上花纹并不复杂,但是古代要在衣服上印花纹,需要先用蜂蜡在白布上用蜡刀手工画上花纹。

蜂蜡先封住布之间的间隙,然后再进行印染,等到布全部染好之后,再用热水煮开蜂蜡,才能得到一块有花纹的布料。

所以穷人根本穿不起有花纹的布料。

“在下将乐县邱伦,兄台是要买棉花吗?”

邱伦也是看苏泽气度不凡,又看他问起棉田的事情,也起了结交的心思。

这年头商品流通不频繁,想要找到大客户不容易,读书人结交人脉,有时候就是为了卖货。

苏泽拱手说道:“南平县苏泽,我家开了一座织坊和染坊,想要买点棉花。”

长宁卫的织布产业越来越大,在陆氏的组织下,长宁卫的妇女都加入到了织布坊中。

从张海虎那边购买的棉花已经用完了,背山陈氏的棉花也全部卖给了长宁卫,但是依然有缺口。

听到将乐县产棉花,苏泽顿时来了兴趣。

“是写牡丹亭的苏汝霖吗?”

邱伦连忙问道。

这就是出名的好处了,苏泽点点头,

邱伦颇有些自来熟的说道:“苏兄若是去将乐县,可一定要下榻寒舍啊!买棉花的事情好说,我家世代经营棉花,苏兄只要说个数字就行!”

苏泽也是大喜,他正愁棉花的来源,没想到将乐县就有这么多棉田,他说了一个数字,邱伦抬起头看着他说道:

“没想到苏兄家的织坊开的这么大,失敬失敬。”

邱家也是产棉织布的,但是他家的织布坊只有十几个工人,根本织布完布,剩余的棉花都要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