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金色书法技能(第3/4页)

回到闺房之后,方若兰又看了一遍苏泽的诗,又觉得全身有些酥麻。

再想到牡丹亭的剧情,难道苏泽有这么一个官宦人家的“前任”?

方若兰突然有些酸溜溜的。

她将那首诗藏起来,又看向难得糊涂四个字。

对,难得糊涂!

管他有没有,反正现在苏泽没有定亲!

方若兰喊来了贴身侍女。

“小姐。”

“帮我找城里最好的裱糊匠,将这幅字装裱起来。”

方若兰又说了一声:“快!”

侍女抱着字出去,又喊来家里的小厮,让他快点送去装裱。

就在方若兰魂不守舍,连晚饭都忘记给方知府准备的时候,苏泽拿起了账本,盘点起新购买的店铺账本。

蔡家的旧人自然全部都辞退了,苏泽当然也不准备继续开染坊了。

在各种牢固的化学染料出现后,染坊这种东西逐渐退出了居民日常生活。

这些铺子苏泽准备改成其他用途。

这些铺子都是“门面二间,到底四层”,就是武大郎那种前后两排带院子的房子,大明的商铺基本上都是这个样子的格局。

前面门店上下两层是铺面,后一进的屋子是住宅,蔡家之前就是掌柜的和伙计住在后宅。

后宅也分成上下两层,潘金莲就是在二楼推窗子,才和西门庆结下了孽缘。

这样一座商住两用的房子才折价一百两银子,七家铺子虽然都不是最好的商业区,但是位置也都还算是不错,和后世比起来大明的房价实在是太实惠了。

不过这一类的铺子很少在市场上流通,好位置的铺子都是传家的。

苏泽这几天也在街上逛了,一直之间竟然想不到到底开什么铺子。

七间铺子也不全是染坊,其中有一家就是蔡家的书铺,也就是之前帮着黄时行卖盗版《拍案惊奇》的书铺。

苏泽看了看,这家书铺和于家书铺差不多,不过生意都被于家书铺抢走了。

也难怪之前铤而走险让黄时行印盗版,没有《拍案惊奇》引流,蔡家的书铺都要办不下去了。

苏泽准备保留这家书铺,林德清已经在于家干了一段时间,对于书铺的买卖有了了解。

不过林德清和于宗远签的是两年的契约,现在还不方便将他召回来,先将书铺开着,也算是给拍案惊奇多一个销售渠道。

剩余的六间铺子到底卖什么,苏泽就有些拿不定主意。

南平县人口也就这么多,零售业基本上都已经饱和了。

就像是于家的四个铺子,除了书铺因为《拍案惊奇》大火,布店因为新染布火爆之外,剩下的酱菜铺子和胭脂铺子也是半死不活的。

没有划时代的拳头产品,就没办法从稳定的顾客关系中抢到新客人。

就拿胭脂铺子为例,于家的铺子也有几个维持好关系的老客,只要上了新货,伙计就会将小样品送到这些老客家中,如果客人满意就会直接送货上门。

苏泽可不敢小瞧明代人做生意的技巧,这年头能在县城里经营长久的老店,都是经营了很久的店铺,早就有一套卷出来的生意经了。

不仅仅是下游顾客,大明也没有1688,更没有小商品集散中心,想要买什么你首先要有货源才行。

难不成卖盐卖糖?

这东西如果在城里店铺卖,自然少不了要上税,那还不如搞走私赚钱呢。

想想都头疼。

苏泽还在幸福的烦恼着,陈朝余又找上门来。

“茶园可以过户了?”

陈朝余点头说道:“蔡家急着出手,就打点了县衙,马上就可以签契书了。”

“这么快?”

陈朝余低声说道:“蔡家那位病死的太快,没有立下遗嘱,两个儿子正在争产呢?”

“蔡家的家产这么难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