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编写蒙学教材的打算(第3/4页)

刚刚和海瑞交谈的时候,苏泽又冒出了一个想法。

其实对现代人来说,三字经并不算是特别好的蒙学启蒙教材。

作为儒家最基本的启蒙教材,三字经中还是有很多三纲五常的内容的,有不少糟粕内容的。

而且作为蒙学教材,《三字经》的最终目的是用来服务于开蒙科举的。

很显然这些思想,并不利于苏泽的造反需要。

他要的不是培养出忠君的陈腐读书人,而是需要培养具有新思想的下一代。

养济院的孩子们,本身就是城里的流浪儿,他们本身就是社会底层,封建忠君思想也不浓厚。

他们从小流落街头,也更明白斗争的重要性。

这时候就需要更先进的启蒙教材!

一想到这里,苏泽想到了自己编写一部自己的儿童启蒙教材,他不是有“六经注我”的金色被动技能吗?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写到教材中,潜移默化的培养这些孩子!

一想到这里,苏泽就立刻来到了拍案惊奇的编辑部,他不仅仅要编写教材,还需要有人帮着授课。

毕竟苏泽不可能每天都来城里给这些孩子上课,眼下自己认识的读书人,也就陈清朝和林清材二人了。

逮着能褥羊毛就往死里褥的想法,苏泽自然又来求二人帮忙了。

“苏兄想要让我们给养济院的孩子开蒙?”

苏泽摇头说道:“这些孩子也不可能人人参加科举,只要能读书明理,学一些谋生技巧就好了,不是要开蒙科举的。”

听到苏泽不是要让养济院的孩子都参加科举,陈林二人都松了一口气。

南平县的读书人,能够容忍苏泽这样的寒门子弟参加科举,却不能容忍孤儿也参加科举。

一府一县的生员都是有限的,人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就算是陈朝源和林清材二人,听说苏泽不是要培养孩子读书参加科举,都松了一口气。

人都是上房抽梯的,上了岸都想要把船弄沉了,这就是人性使然。

苏泽的志向也不是培养这些孩子去科举做官,日后他要是真的造反了,也需要有新思想的新官僚,自己培养肯定是最好的。

而且人才这件事都是长期投入的事情,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孩子中有几个人能成才,就对得起苏泽的投入了。

“我准备编写一本更简单通俗的启蒙书籍,这些日子若是城外有会雕版印刷的建阳流民,请陈兄帮我留意一下。”

陈朝源立刻说道:“苏兄放心,这个容易。”

建阳被倭寇攻破,很多有技术雕版工匠都从建阳逃亡出来,苏泽也想要乘机扩大印刷坊的人手。

苏泽又对林清材说道:“林兄,你们林家也有社学的吧?”

林清材点点头,社学和卫学也差不多,是家族内部办的私人学堂,一般都是开蒙为主。

林清材和他那个在县学做书吏的族兄林清远,都是在家族社学中开蒙的。

苏泽说道:“能请你接受过开蒙的族人担任养济院的塾师吗?”

林清材想了想说道:“我有一个族弟读了几年书,现在还在家中种地。”

苏泽说道:“我愿意出一个月一两银子的束脩,请他每日早上在养济院讲蒙学一个时辰。教材和笔墨都由我来提供。”

“月初和月中进城的时候,我也会去养济院给孩子讲课。”

林清材想了想,一两银子虽然不多,但是作为兼职也算是丰厚了。

自己这个族弟在家种田的时候也会读读书,去养济院教书也能蹭点笔墨纸砚用。

林清材说道:“那我和族弟说说,他应该会答应的。”

方若兰的动作很快,很快府衙就传来消息,愿意出资五十两修葺养济院。

南平城的养济院在西门通义坊附近,是一排低矮的破败房屋,有些房子都已经坍塌,只有门头和前面一进房子还保持完好,这是留给上官检查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