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于家往事,贡茶劫(第3/4页)

人间悲欢不尽相同,于家的痛苦成了长宁卫的喜悦,苏泽默念“功德-1”,看来长宁卫要有一阵子安宁时光了。

也难怪马百户卖药火那么爽快,看来于家正在抛售资产筹钱打点呢。

苏泽又思考起来,在这个时候于家肯定要贱卖资产,那可不可以找于二公子看看,能不能再爆点金币?

这个念头冒出来就无法收回去,长宁卫如今也算是有点余粮了,于家家大业大,贱卖一点东西都够长宁卫吃撑了。

而且于家的祸事人尽皆知,肯定不少大户都等着从于家身上吞下一口肥肉,长宁卫肯不能放弃这个机会。

打定主意明日去拜访一下于宗远,看看他有没有从福州城回来,这时候熊岳和林清材也到了宿舍。

苏泽向熊岳说起了买茶树的事情,熊岳自然是一口答应下来。

不过苏泽看到熊岳的精神不佳,身上一股颓然的气息,忍不住问道:

“熊兄,家中可有什么事?”

“有劳苏兄挂心了,家人安好。”

熊岳说着安好,又叹了一口气,这事情在他心中郁结了多时,他干脆说道:

“我是为了茶贡的事情发愁啊。”

“茶贡?”

熊岳是武夷山茶农,他家在武夷山上有一片茶园,也算是地主富农。

熊岳叹息一声说道:

“自从国朝初年定下茶贡,武夷山贡茶一直都是我们茶农最大的负担。”

“每年解送茶叶到两京,路费耗费巨大,一旦贡茶有所闪失,还需要费力打点才能补上,而武夷山茶这些年加贡了两次,我家都快要吃不消了。”

众人都是沉默了,大明朝的名义税赋不高,但是征税成本非常高。

就拿这个茶叶来说,最大的成本不是产茶制茶,而是运送茶叶到京师。

可能朝廷只要一百斤茶,但是运输的时候就要准备三百斤甚至四百斤,甚至还要准备两队运输,就是生怕茶叶运输的时候有什么闪失。

而且好不容易运送到京师,还要太仓库的官员查验品相,若是不合格的茶叶还不算,每次为了贿赂这些太仓库的官员,武夷山的茶园主们也要集资大笔钱。

苏泽读研究生的时候,古代史三座大山,分别是大宋的官制、大明的财政制度和大清的兵制。

想要弄清楚其中一项,非博士生学历不可。

能搞清楚两项的,副教授起步。

三项全通的,那就算是历史学泰斗了!

大明朝的财政税赋制度之复杂,实在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不过大明朝税赋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征税的成本甚至超过了征的税。

简单的说,就算延平府贡的这个普洱茶,每年五百斤其实也不算特别多,最上等贡茶品质的武夷山茶,市面上也不超过一两银子一斤,困扰熊家的武夷山茶贡,折算成银子也才五百两银子。

而这五百两的银子,也不是熊家一家承担,是武夷山下十几个茶园一起承担的。

这笔钱对于熊家也不算是特别多,可是贡茶本身只是在贡茶这件事上最微不足道的支出。

要将这五百斤武夷山茶送到两京,熊家要和其他的茶园主人亲自送到两京去,而且必须要在限期之类送到,失期间就要问罪。

熊家要花钱请人代役送茶,要多准备茶叶防止路上茶叶损失,送到两京还要打点收茶的官员太监,代役的人一旦出了事情熊家还要赔偿。

林林总总下来,送价值五百两银子不到的五百斤茶叶去两京,全部花费算起来要超过两千两银子。

而这五百斤武夷山茶送到两京又会怎么处理呢?

嘉靖皇帝并不喜欢武夷山茶这种口感醇厚的茶,送到太仓库之后也都是随手赏给皇亲勋贵官员,而且进贡的茶叶种类太多,太仓库每年都要将去年的陈茶销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