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凉茶,传奇戏(第3/4页)

明人爱藏书,第一等的自然是秦汉竹简、汉唐手抄本的书。

不过那种都属于古董中的顶流,除了皇室和最顶级的文臣,普通人是买不起的。

宋代因为雕版印刷技术的普及,书籍传播比汉唐更容易,也出现了官方和民间专门印书的书局,所以宋代的古书最多。

普通官员和读书人,就以搜集宋代印刷保存比较好的书为潮流。

方知府也是好读书的人,他听到之后立刻答应下来。

喊来贴身小厮,方知府咳嗽了一声说道:“刚刚你都听到了?告诉小姐,让她把方子誊给刘通判。”

不一会儿,这个小厮拿着两个竹筒回来。

他跪着举着竹筒说道:“老爷,小姐说这凉茶后厨熬了一大罐,通判大人直接拿去喝就是了,若是明日还要,府上可以差人送到通判府上去。”

方知府有些不悦,但是想到自己宝贝女儿这个脾气,他又只好说道:“小女说的也有道理,为了给我治牙疼我看她捣鼓好几天了,估计这药方颇为复杂,既然有熬好的凉茶,刘通判你就拿回去喝就是了。”

刘通判都是一点都不生气,而是乐呵呵的说道:“还是明府家女公子想的周全!也省去属下熬药的麻烦了,就是劳烦女公子了。”

“宋代善本属下回去就差人给您送来。”

说完这些,刘通判提着竹筒就离开了知府衙门。

方若兰还在为了推广凉茶孜孜不倦,苏泽牵着马来到了县学,这会儿的县学要比上来的时候有秩序多了。

门口那些乱糟糟的马车都散去了,苏泽和门子打了招呼,牵着马就进了县学。

延平书院和府学生还在,但是和上次不同,这些学生都行色匆匆,不像上次来的时候那样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吹牛聊天,这让苏泽非常的疑惑。

要知道延平书院的学生和府学生基本上都是秀才,等于是延平府最高学历的年轻人们都聚集在小小的县学中,应该和后世大学那样乱哄哄的一片。

上次县学就是这个样子的,学生们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高谈阔论,或者互相辩论,把整个县学搞的和菜场一样闹哄哄的。

可是今天县学的气氛完全不一样,学子们各个眉头紧蹙怀着心事,抱着书本行色匆匆,都不见有人在路边交谈。

难道是海瑞整治的?不可能啊,海瑞只是县学教谕,怎么管得到书院学生和府学生啊。

苏泽抱着疑问到了宿舍,家在县城的陈朝源已经先到了宿舍,两人寒暄了一番后,苏泽忍不住问道:

“陈兄,今日县学气氛怎么怪怪的,到底发生了什么?”

陈朝源笑着说道:“最近咱们南平县城中有一出文坛盛事,整个县学中的学子们都憋着劲儿呢。”

“什么文坛盛事?”

“延平书院的陈山长有一好友游历到了本县,这位先生也是当近文坛上有分量的人,既然是文人雅士,自然要搞点文坛雅事来。”

苏泽明白了陈朝源的意思,估计是陈山长又请了什么大儒来讲学什么的。

可是这和普通读书人有什么关系?

陈朝源继续说道:“新来的这位拓湖先生,是海内知名的音律名家,尤其擅长调教戏班,这次文坛雅士就是拓湖先生拿出三本宋代孤本作为彩头,请全城的读书人写一出戏文来。”

“戏文?”

陈朝源点头说道:“拓湖先生说了,南北戏,传奇戏都可以,题材不限,若是拔得头筹,拓湖先生的戏班还会直接排演出来,听说拓湖先生还要继续南下,若是戏班一路唱下去,那可真的是名扬东南了!”

“只可惜我不通音律,要不然都想参加了。”

苏泽愣了一下,这不是剧本征文吗?这大明朝文化人都玩的这么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