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章 县衙情况(求订阅)(第2/4页)

还有经常被捧成大明机关枪的“一窝蜂”,这玩意儿就是一个大号的烟花,内部是多根装填了火药的枪管,一旦点燃之后就会射出铅弹。

听起来效果很好,实际上这东西经常容易炸膛、卡弹,使用起来非常的不稳定,杀伤自己人的效果好于杀敌效果,士兵都畏惧使用它。

大明还盛产各种“发明达人”,这帮家伙热衷于为创新而创新,特别是给武器起一些牛逼哄哄的名字,然后在书中写上“炮声隆隆,糜烂千里”的描述,咋一听还以为是导弹爆炸了呢。

实际上这些武器的效果都是让人一言难尽,士兵们不愿意用它们,戚继光在曾经说过:“唯有鸟铳此与各色火器不同,战能杀敌。”

之所以大明朝热衷于生产发明这些中看不中用的火器,文人也热衷于吹捧这些火器,主要愿意自然也是很简单,那就是吃军费。

毕竟这玩意儿皇帝爱看,反正用的也不是皇帝,炸不炸膛和那些鼓吹新火器威力的有什么关系呢。

每次出现新火器,军器局、针工局、鞍辔局、盔甲厂、王恭厂、兵仗局、御用监等乱七八糟的兵器制造部门就会争相制造,然后给户部送上一份大大的账单。

除了南北直隶的这些部门之外,各地都司衙门,各军卫下也有自己的铸炮厂、药火坊,一旦出现新的武器,各地就会纷纷跟进制造,充分发挥我大明朝的“技术优势”,最多的时候军中各类火器高达百种,就算是最熟悉火器的工部兵部官员,都喊不出所有火器的名字的。

什么?你说为什么不打造冷兵器和铠甲?

这就是外行话了,制造了多少铠甲武器,这些都是要登记在册的,朝廷也有各种清查库存的规定,朝廷也会定期派出御史或者工部兵部官员清查武器库存,看是否能够对得上每年报上来的底册。

而且铠甲武器这东西,报废周期长,报废后的去向也要登记说明。

火器就不同了啊!

火药容易受潮,这是大头兵都知道的事情,朝廷的大老爷不会不知道吧?

受潮了自然要报废了,至于报废的火器,那边不是吗?

朝廷的火器品种这么多,谁知道这报废的一坨烂铁是什么东西啊。

延平卫是有五千正卒的大卫所,自然也是有自己的药火坊和铸炮厂的。

苏泽在南平县城的城墙上,就见到一尊大将军炮,据说就是延平卫自己铸造的。

也不知道于二公子回来了没有,苏泽还指望他带着自己去药火坊和铸炮厂,赶紧学会“火器制造”的技能!

就算是不能制造火炮和鸟铳,好歹也能自己制造药火和铅弹,那也能解决如今长宁卫弹药不足的问题。

苏泽五月初一早早出发,中午前就来到了南平县城。

拿着上次于宗远给他的拜帖,苏泽来到了延平卫指挥使府上。

将拜帖交给门子,门子虽然看到苏泽穿着粗布儒衫,但是气度不凡又手持二公子的拜帖,也不敢怠慢,连忙通知二公子房内的下人。

一名于宗远的管事家奴连忙出来,告诉苏泽他们家二公子去了福州府,两日后就会回来。

没有立刻见到于宗远稍微有些遗憾,但是两日后正好是上完县学的日子,为了学会这个“火器制造”技能,在县城多留一日倒是也无妨。

另外这次苏泽来县城,还要打探那个举报长宁卫的县衙书吏徐士盛的情况。

徐士盛和长宁卫有仇,他诓骗老百户合作走私,暗中向倭寇出售弓箭事发,被老百户举报到县衙。

后来就是老百户被真倭鹿大王杀死,这其中也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关联。

关键的是徐士盛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衙书吏,鄢懋卿可是堂堂进士出身的都察院监察御史,他又是如何在鄢懋卿那边诬告长宁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