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1章 破题(第2/2页)

“今日又不是要让大家八股制艺,就简单一点,单考一下破题好了!”

白知县这么一说,众人不仅仅是没有放松下来,反而是更哭丧着脸了。

八股文,其实就是一种规定了写作格式的文章,其实主体结构就和现代议论文差不多,讲究的就是一个起承转合。

第一步的“起”叫做“破题”,这是八股文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就是要根据题目阐明主旨,也就是整篇文章的立调子。

第二部 分“承”就叫做“承题”和“起讲”,就是根据破题的主旨,阐发自己的想法。

第三部 分“转”就是“从各个方面进行论证”,也就是八股文的主题部分,一般说来是八个段落,两两对偶,这也就是“八股文”这个名字的来由。

第四部 分“结”,则叫“大结”,就是总结整个文章的立意,如果能升华主题自然更好。

八股文的侧重点,从明初到清末,也是有变化的。

明初的时候参加科举的人不多,也没有那么卷,这时候能够按照八股文格式做题的,基本上都能取得不错的乘机,这时候更重视第三部 分,也就是“八股论证”的格式和押韵对偶,只要在格式上没有问题,思想上不犯错误,那就能考上好成绩。

但是随着科举取士越来越卷,研究八股人的越来越多,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也越来越多之后,第一部 分破题反而成了最重要的部分。

这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在后来的科举考试中,考官阅卷的数量成倍上升,要完成阅卷任务已经不容易,哪里有时间细细品读你的文章。

就拿福建乡试来举例子,景泰元年参加乡试的生员是1600人,但是到了嘉靖三十一年已经膨胀到了3200人,而乡试阅卷考官只是从8人增加到了10人,阅卷数量几乎翻倍。

破题惊艳,考官心中自然会留下好印象,接下来的部分只要格式正确,不要写到忌讳,声韵没问题,那就能拿到好成绩。

这也是为何明初民间文学追求平实清淡的宋文,但是到了中后期追求汉唐和先秦的“奇文”、“雄文”的原因,都是为了能用爆论先拉住阅卷官的心。

破题是八股作文的第一步,白县令考较这个海瑞也不好说什么。

只看到白县令微微一笑说道:“这第一题的题目就是——‘梁惠王章句上’,请诸生破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