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阳虎围郓邑(第2/3页)

两人由此碰杯,心照不宣的互相一笑。

“呵呵,先生之意,荀跞已是明白,还请先生放心,对于此事,跞会上心的。”

……

荀跞回想到和李然的这一番谈话,他后来其实也确实是想要竭力促成此事的。毕竟事关他们荀氏一族的利益,但奈何鲁侯稠最终还是受人利用,才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不过,他们其实也都心知肚明,这件事的背后究竟是谁在从中作梗?

没错,正是范鞅。

而荀跞如今即便是有心相帮,但他最多也只能做到“不坏事”。如果要他直接和范鞅对着干,他毕竟还是没这胆量的。

更何况此事之后,对于范鞅的下一步行动,所有人也都能料想得到。

他一定会大肆渲染“是鲁侯自己不愿意回国,这也怨不得季孙意如”种种之类的言辞。

届时,晋国朝堂之上,恐怕也无人敢再提此事。而晋侯最终又到底会如何抉择,这也已是显而易见的了。

既然是鲁侯自己不争气,那晋侯他又哪里还敢再提及此事?更何况还有范鞅在,他就算想再搞事情,恐怕也是没可能的了。

荀跞决定还是先行回都城复命。而李然等人也护送鲁侯稠回了郓邑,鲁侯稠心情低落到极点,一路之上皆是沉默不语。

对于此次归国失败,对鲁侯稠的打击确实很大。但说来说去,还是要怪他自己,他若不是听信了旁人之言,还妄想着晋国一定会替他“主持公道”,清算季孙意如。他如今或许已经在归国的路上了。

李然也不忍再责备于他,而且此时再责备他,也已经毫无意义。

而孔丘向来都是替鲁侯稠“隐恶”的,自然也不会选择在此时谏言。

不过,子家羁却顾不得这些:

“哎……君上未免也太沉不住气!若是能明辨一二,又何至于此啊?!”

鲁侯稠闻言,依旧是缄默不语。

子家羁见状又道:

“哎……事已至此,也多说无益。但君上的这个心性,真的需要好生改一改才是。当年冒然和季氏动手,这次又如此的妄动,当真是不该呀!”

鲁侯稠听罢,一时羞愧之色是溢于言表。他强忍着悲愤,并是低声道:

“寡人……知错……”

看到鲁侯稠如此,子家羁只又哀自叹气一口,也不好再多言,一行人就此是赶回了郓邑。

……

而就在他们回到郓邑不久,季氏家宰阳虎,也是兵贵神速,在离开了镜晋国后,便立刻赶回了驻扎在郓邑附近的季氏大营,并是二话不说,直接发号施令,是将郓邑给三面合围。

亏得孟孙何忌是此前就选择了率领孟氏的军队撤离,故而阳虎如今却还不敢是直接来攻。

要说,孟孙何忌为何会选择撤兵?

这还真是多亏了孔丘所留下的那一封信札。

话说,就在李然和孔子去了晋国之后没多久,孟孙何忌便亦是率领了孟氏的军队在郓邑附近驻扎下来。

而孙武便是将孔丘的信札奉上。而那之后,孟孙何忌便是决定直接撤军,不在这里干耗着。阳虎想要阻拦,但是他毕竟只是季氏的家宰,又如何能阻拦得了孟氏的宗主?

尽管孟孙何忌对于他还有些心有余悸,当年阳虎挟持着他登上城墙,并当面砍下郈恶的脑袋,那时候孟孙何忌年纪尚小,也着实是被吓得不轻。

不过,现在的孟孙何忌已经成年,自不会再被一个家宰所恫吓住。所以他毅然决定撤军,阳虎也对此是无可奈何。

而此时,也正巧又得了季孙意如的命令,暂停攻打郓邑,并要求阳虎前去乾侯与他汇合,故而阳虎也就此顾不上此事。只得是先将季氏大军给安顿下来过后,便赶去了乾侯。

但如今,阳虎既是去而复返,并派兵围了郓邑之后,眼看郓邑已成孤悬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