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赵文子的容人之量(第2/2页)

“鞅虽不才,若先生不弃,鞅请求与先生一起共谋大事!”

李然闻之,不由大惊。

李然所惊讶的,并非是他居然会得赵鞅如此重视。

毕竟,面对像赵鞅如今这般的招揽,李然早就已经是姜子牙打妖怪,见怪不怪了。

他所惊讶的,乃是他的祖父赵武赵文子的容人之量!

因为他很清楚,当年的董狐,也就是董安于的先祖,可就是那个曾秉笔直书“赵盾弑其君”的史官!

而就是因为董狐的那一笔彪炳于史册的“赵盾弑其君”,这一家族污点,却是为日后他们赵氏一族的“下宫之难”直接埋下了伏笔!

那为什么要说这赵武赵文子是真有容人之量呢?

因为,要说他们的这一场“下宫之难”,他们赵氏可谓是经历了一场灭顶之灾,全族险些直接被灭。

只独独留得一个独苗,也就是后来的赵武。

赵武,也就是赵盾之孙。而当他日后再次面对自家的仇敌董家之时,当他们赵氏后来在他手上得以再度振兴之后,他所想到的,并非是清算董家。恰恰相反,却是让其子嗣辅佐于自家。

而这种“选贤任能不避其仇”的容人之量,或许也正是赵武为何能凭一己之力而振兴赵氏的原因吧。

只不过,令赵鞅没想到的是,当李然面对他如此诚意的相邀,李然的内心却并未是生出一丝的波澜。

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在他辅佐了楚灵王和王子朝这两个混球后,尤其是当其父亲李耳,与他说得那些“无为”的大道理后,其实此刻的李然也已是萌生了退意。

“请恕然难以从命!然此番前来晋国,只是想奉鲁侯归国。待此事一了,然便会和妻女就此隐退,不再过问世事。天下纷争,届时也将与然没有丝毫的关系。赵上军,我们还是先说说鲁侯的事情吧!”

赵鞅闻言,不由一怔,其失望之色可谓一望而知。

“先生……当真不再考虑一二?”

李然坚定的说道:

“赵上军诚心相邀,但李然已无意于天下纷争,恕在下不能从命……”

赵鞅长长叹了口气。

“这真的是太可惜了,先生如此大才,却竟会萌生退意。哎……委实可惜了,不知这天下间的纷争,得到何时才是个头呢?”

“李然能力有限,实是力所不逮,赵上军,我们还是说说鲁侯归国之事吧!”

赵鞅见李然一再要将话题拉回鲁侯之事上,显然是表明其心意已决,而赵鞅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于是,他也只得是言归正传,稍稍是整顿了一番思路后,便是与李然言道:

“其实,先生还未来晋国之前,董安于此前便已是让鞅就鲁国之事旁敲侧击的询问于寡君,而鞅如今也已知寡君之意。待得明日,鞅便会带先生一同觐见寡君,你我二人届时一起倡议此事,寡君自当会允下此事。到那时,即便是范鞅,也将难以阻挡此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