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范蠡不辱使命(第2/3页)

(后世在曾侯乙墓中发现,随葬以九鼎八簋和编钟、编磐为主的礼乐器,而九鼎八簋应为天子使用,诸侯本该使用七鼎六簋,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礼乐制度已经极不相称。)

他们走到第六天,果然还是有一队楚国的巡守发现了他们。只见其领头的统领一个挥手,那队人便顿时将铜石车队给团团围住,并唤范蠡和叶戌下车,要求查看情况。

那统领是一脸的严肃道:

“尔等何人?为何会在此偷运货物?这车上所载的又是何物?”

由于这些马车在放上铜石之后,又在上面是盖上了一层麻布,故而从外面是完全看不出这里面究竟装着的是什么。

范蠡当即上前几步。

“这位大人,请借一步说话!”

那统领甚是疑虑的看着范蠡,一只手放在剑柄之上,并是下马来到范蠡身边。

范蠡将统领带到马车旁边,掀开麻布的一角,露出铜石。

“大人,蠡本是一名旅居楚国的客商,此番从随国购得一些铜石,想要转手卖去中原,还望大人能够……行个方便!”

范蠡一边说着话,从袖中取出四块“郢爰”,也就是印子金,又另外掏出五块铲状银币。

要说那时候,中原各国虽然不使用金银货币,但是楚国由于长期与西南百濮做买卖,故而楚国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拿金银当货币的诸侯国之一。

而这两种金银币,差不多也是楚国自己所独创的,在楚国境内,可谓是价值不菲。

那统领见状,眼前也是不由的一亮。

这也难怪,毕竟如果今天他要不是碰上了范蠡,恐怕他连这辈子都不可能见过“郢爰”究竟是长啥样的。

“大人,这点铜石就算被大人拉去邀功,恐怕所得的赏赐也定然不会多过这一块‘郢爱’吧?此物极为难得,至于银币那更是不必多言。这些个财资,小人愿悉数奉于大人,只愿大人就此放过小人这一遭,如何?”

范蠡的这一番话,让这统领不由的犹豫起来,他朝后面一看,察觉到没有人注意到这边,便将印子金和银币都给收入了胸甲之中。

这统领当然明白,如果他将这一车队的铜石拉回去邀功,这印子金和银币自然也就不会落入自己的手里,届时就算是有所赏赐,也断然不会给到这么多。

更何况如今楚国局势混乱,他就算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旁人也不见得会顾及得到。

“大人,另外日后小人可能还需得派人数次往返,届时也希望大人之后亦能行个方便。到时候,定会有更丰厚的酬劳馈赠大人!”

范蠡趁热打铁,这统领一听,直接是点了一下头,便回转过身,与手下们言道:

“验过了,都只是普通货物,走罢!”

这统领一声令下,那些楚军就跟着他一起离开了。范蠡连忙命人继续赶路,叶戌也是暗自擦了擦冷汗,不禁松了口气。

“范兄当真是胆大心细啊……原来早有准备,难怪如此镇定泰然!真是令人佩服!”

“不然……其实此事亦是相当凶险。蠡也并非是有十成的把握,只因楚国如今局势昏暗不明,底下的这些小吏亦是一盘散沙,故而这些财帛多半是能成事的!但也难保不碰上一两个忠信耿直之人,若真碰上了,那也难办。”

如是,范蠡和叶戌又日行夜歇,在离开随国关口第十三天的时候,终于是回到了叶邑。

李然和孙武看到范蠡和叶戌果然是不辱使命,带回来这许多的铜石,均是喜不胜喜,而叶戌在叙说了范蠡在随国的表现,还有遇到楚国巡守时候的应对,李然更是心道:

“此子年纪轻轻,便能如此洞悉世事,果然厉害啊!”

而当李然在看到三戈戟,对此也是赞不绝口,只是做工如此精良,若无铸器的大师,恐怕也难以制作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