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楚国的隐忧(第2/3页)

是啊,当这些个大道理正在快速从这个天下消失的时候,你现在却还反过来劝导我楚国应该遵周礼?

这不是典型的反向洗脑么?

那你猜我会不会上当呢?

很显然,伍举认为李然的那一套因循守旧的东西,早就应该丢尽垃圾桶里去了。

而所谓的“克己复礼”,那些个装模作样的德行,其实也早就已经不是‘争霸天下’的关键了。

面对着伍举句句入其要害的回答,李然却并未显得十分的慌乱,反而是面露着一丝颇为奇怪的笑意。

“呵呵呵,看来伍举大夫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那敢问大夫,何为强国之道呢?”

他只淡然的笑问了这一句,而伍举紧跟着的回答也甚为简洁明了:

“那还用说,自是君明臣贤了。”

显然,他所说的“君明臣贤”,指代的便是楚国上层的国家机器。

在他的意识里,唯有执政者的所作所为,才会真正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兴衰。

而这,却不偏不倚的,是正中了李然的下怀。

“呵呵,大夫所谓之‘君明臣贤’,那便不外乎是公室与卿大夫。既如此,那‘周礼’中所谓的君君臣臣,岂不正合适?这可与李然方才所言是并无二致啊。”

“更何况,然以为,如今楚王所最为令人担心的,并不在于如何对外争雄,而是在于肘腋之患呐!”

李然这些话一经出口,便算得直接是开宗明义了。

是的,这就是李然所要说的第二个原由。而且,还是最有说服力的那个。

“伍举大夫所言不差,自我周宗平王东迁以来,我周邦之纷乱,皆是由礼乐崩坏所致的。但也正因为如此,岂不正好说明,‘周礼’中所谓的君臣之义,对于一国之兴亡而言是何等的重要?”

这的确是一个礼乐崩坏的时代,但这一口锅,“周礼”可绝对不背。

退一万步讲,可不正是因为周邦不再是以周礼从事,甚至对周礼所阐释之“天理循常”更是视而不见。所以,这才导致了如今的周人之邦会像如今这般的分崩离析,日渐衰微?

于是,核心问题又回到刚才的楚国问题上,试问楚国又该如何能够长久保持着强者之姿,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呢?

很显然,把如今楚国的内忧给排除掉,才是最为重要的关键所在。

换言之,楚国若不能依靠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维系其自身强大的优势,那又谈什么强国之道呢?

于是,李然将话题终于是引到了自己最终想要表达的真正主题上来了:

那就是现如今楚王熊围的正统问题,以及其权利交接的规矩!

众所周知,现如今的楚王熊围乃是通过篡位弑君而得到的权力,楚王这个位置本身可谓就是得来不正的。倘若不想个办法,使得其上下君臣都能够是安分守己的,那么楚国的内乱便是迟早的事。

而楚国一旦发生了内乱,无论是臣弑君,亦或是君杀臣,对于楚国而言都将会是一场极大的内耗。

到那时,就别说是是再去争霸天下了,能够得以自保都已是算得不错的了。

伍举听罢,似乎也是意识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顿时只感到是有些诧异。

他万万没想到,李然弯弯绕绕说了这么多,最终的论据居然会是这个。

而也正因为他终于是明白了李然所谈论的重点,所以一时间他竟也是无言以对。

对于楚国内部的情况,他伍举是很清楚的。而对于如今的楚王是如何篡夺的王位,他自然也是再明白不过的。

李然说的不对吗?不。

李然所言,的确在理。

而这其中的道理其实也是出奇的简单:

既然楚王的位置是能够通过篡位来夺取的,那其他人呢?是不是也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弑君夺位,并成为下一代的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