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捭阖纵横林允文(第3/5页)

更何况,相比于曹操,眼下的吕林才是真正威胁大汉天下的人。

“孔明,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曹操从前的行径为天下人所不齿,我以仁义立身,岂能与豺狼为伍!”刘备拒绝的很果断,近乎是不容置喙的态度。

“主公,此为权宜之计罢了,南北大战一旦开始,战场之上的主要对垒方也是曹操和吕林,届时主公可隔岸观火。

若吕林胜,我们可顺势取益州,以谋后起;若曹操胜,我们可顺势进军淮南,将中原门户打通。

至此,便有养兵之地,逐鹿之势!”

诸葛亮的话令人心神澎湃,不得不说,败仗一箩筐的刘备在这一刻动心了。

可过去自己口口声声的骂曹操是国贼,所以对于天子诏书从来是以这句话来反驳那些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现在,情况一转就跑去跟人结盟,怎么看都有点自毁人设的感觉。

他沉吟着来回踱步,犹豫不决。

“主公啊,天子诏书的背后,还有另外一桩林墨的歹毒用心,在下并未道明。”见他迟疑不定,诸葛亮终于还是开口了。

“你且说来。”

“他不想我们三方结盟,所以才罢免了公子的太守职位,这样一来,荆南与荆北联盟,就不再是公子刘琦与曹操结盟,而是主公与曹操结盟。

他这是算准了主公视名节重于性命,宁死不为。”

说到这里,诸葛亮低眉叹息,语重心长道:“可是主公啊,古来成大事者绝非简简单单卧薪尝胆四个字能道尽其中之艰难与辛酸。

请主公试想,与四百年大汉基业相比,主公仁义是否该让道。”

刘备的心如同被重锤猛然砸下,只觉得心头一颤。

想不到,诸葛亮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

是啊,与四百年的大汉基业相比,我这身仁义又算得什么,与陛下不见天日的傀儡生涯相比,我这点屈辱又算得了什么……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重重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说完,他缓步走出了将军府,朝着黄忠府苑所在方向行去。

黄忠的府苑内。

刘琦在黄忠的面前,哭的像个孩子,眼泪如同决堤的河坝根本挡不住。

诚然,他的情况确实非常的窘迫,父亲死了,蔡家要害他,就连内心里的底气黄祖都背反,在他这样的年纪里接连发生这样的事情,打击确实不可谓不小。

还没等他消化完这一切,天子诏书又到了,到最后,连刘备都靠不住了,刘琦得知了这个消息后不是惶恐,直接是害怕的跑到黄忠面前嚎啕大哭了起来。

他感觉自己现在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就是黄忠了,问题是人黄忠说到底就是个武将,没有太深沉的心思。

沙场上九死一生的汉子从来就不相信眼泪的,刘琦当然也算凄惨的经历了,可在你选择这条路的时候,就应该要意识到这些可能发生的情况。

正如武将选择了拿起三尺青峰就要做好战死沙场的准备。

所以,刘琦可以找黄忠诉苦,分析,探讨,甚至可以让他站出来振臂高呼,号召大军赶跑刘备,就是不能哭。

眼泪这玩意,在黄忠这里,只会招来嫌弃和鄙夷。

还有这份耐心全然是看在刘景升的面子上。

曹操有句话为后世人所熟悉,生子当如孙仲谋,不过很多人不知道这句话的后面还接了一句,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不得不说,这算是对刘琦刘琮兄弟最写实的总结了。

刘琦确实不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也因为这样才会在选择接纳刘备后全然由他操盘。

现在,正是需要他站起来的时候,他却只能拿出眼泪,让黄忠倍感唏嘘。

直到刘备到了府上,刘琦竟然还在抽泣,看着这位曾经自己最信任的皇叔,眼中感情复杂,本能的是害怕,退到了黄忠的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