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吕林致命的问题(第4/5页)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吕布已快要到暮年了。”

张松有些不理解的皱起眉头,“那又如何?”

“林墨是他的女婿,不是他的儿子,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那些跟随吕布多年厮杀的悍将,如张辽、高顺等人,极有可能生出异心。

到了那步田地,林墨即便可以戡乱,吕营也必将元气大伤,曹操,怎么会放过如此良机?”

这话让张松心头一沉。

对啊,我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法正的说法绝对不是空穴来风的。

张鲁当初可是对刘焉顶礼膜拜的部下,同时也是为刘焉引为心腹的,否则这种放权在外的事情怎么可能会让他去做。

到最后呢,刘焉一死,不照样反了刘璋吗?

从外间势头来看呢,的的确确是吕林更胜一筹,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吕林的内部问题太严重了。

除了继承人的问题外,吕营的派系问题肯定也是很棘手的,当初跟随吕布的元老派,林墨培养的年轻派,徐扬世家,北国的世家,这些人能够和睦相处?

可以说,一旦吕布出了什么问题,北国必乱,而且这种混乱绝对不是林墨一个人可以压的下来的。

但曹操这边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嫡长子曹昂一直都是镇守在许昌的,真就是曹操出了什么事,以他的威望可以快速的接过这杆旗帜。

张松缓缓的站起身来,在屋内来回踱步,眉宇间透着一股压抑,前面提的三个点,都是战略问题,人力纵然无法完全解决,总归可以消减,可法正所提出的第四点,却是个致命的问题。

吕布今年,至少有个四十八九了吧,能活多久,还真是不好说。

万一中道崩亡,吕营这么大的盘子,林墨一个人可能真的压不住,尤其是元老战将。

“贤弟所言,极是啊……”

重新坐下的张松,好似做出了重要的决定,眼神坚定道:“待刘璋议政之时,我会请命为使去往汉中求和,届时且看曹操是否有礼贤下士之风。

若曹营真有你我兄弟的立足之地,联手内应,献出益州不过是弹指之间罢了。”

“如此甚好!”

其实,法正也收到了林墨的信。

甚至为此夙夜难眠,最后权衡利弊之下,还是选择了曹操。

这不能说他缺乏了战略眼光,只是每个人所站的位置和角度不同,看到的事物也是不一样的。

不管是张鲁还是赵韪,他们的事迹都证明了一点,上一代人能压制的人,到下一代可就未必了。

诚然,吕布能走到今天,都知道是拜林墨所赐,可他再是有谋,人心是改变不了的。

其他不说,提拔青年将领这件事其实跟刘璋做的是如出一辙的。

现如今,不管是攻克并州、幽州还是派军征战乌桓,去的全是他提拔的人,而跟随吕布多年的元老将领全部都被放置后方镇守,怎么看都有点厚此薄彼了。

在两人商定好人事岔路口的选择后,恰好就收到了刘璋召集文武明日到议政厅集合的消息。

正当时。

第二天的时候,大家伙的脸上都很难看。

刘璋一点也不想卖关子,直接就把林墨和刘备的信都拿了出来要稳住军心。

这两封信,确确实实是有不小的作用。

很多准备劝降的人都选择了闭嘴。

一时间,议政厅内出现了两种言论,第一种是东州派系提出的既然有援军,那就不必要忌惮曹操了,只需要往剑门和阆中增兵死守,曹操攻城,后方必乱,益州之危自解。

这个言论呢,也得到了以张任为首的死忠派的支持。

其实东州派这么提议可不是对刘璋有多忠心,因为现在的益州是他们这伙人在掌控,刘璋也压不下他们,可如果换一个主子,曹操来,那可就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