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毒士贾诩vs鬼才郭嘉(第4/5页)

他压住内心的不悦,点头示意对方说下去。

“上策,后发制人。安口虽是弹丸小城、刘备兵马也不足万人,可他新败曹军先锋精锐,士气如虹,再加上我们送的粮草军械,足够他抗衡曹操两至三日吧?

待他们厮杀出结果,温侯再亲率一支劲旅突然杀出,曹军必败!”

妙啊……

吕布端着茶杯放在口中,却似乎忘记了入嘴,细细品味着贾诩的话。

这是完全不管不顾刘备的死活,用他来耗尽曹操的军力,最后自己坐收渔翁之利,说是上计还真不为过。

“中策如何?”吕布喝了口茶,看向贾诩。

“中策,攻其军寨。眼下如何也不是出军攻城的时候,可曹操却这么做了,只有一个解释,攻城是诱饵,他另有目的,在下思来想去,能对我军有威胁的,应该是如公台所说围点打援,在东林口设伏。

所以,我们不必管刘备的死活,也不必去东林口,直奔其军寨。

即时可先以数千军做佯攻,若其未设伏,大军发动总攻;若其是设计引我军偷袭,至少也可将军情传于曹操,起阻吓作用,缓其攻城锋芒。”

吕布直直看着贾诩,眼神复杂,子扬也是这么说的,可似乎并没有贾诩想的这般周到啊。

不过这种做法也是有弊端的,自己率大军离开,己方营寨不就空虚了吗。

那我岂不是为了刘备赌上了三军性命。

“下策呢。”吕布挪了挪屁股,放下茶杯,认真的看着贾诩。

贾诩长叹了一口气,加重了几分声调,“下策就是,请温侯速速带兵赶赴东林口,那里是唯一可能设伏的地方,如此即便魏将军中伏,曹军也断然想不到我们背后还有一支驰援的人马。”

“赶赴东林口……”

吕布重重的重复着对方说过的话,怎么也觉得是危言耸听了,“有这么严重吗?”

贾诩叹了口气,揉着眉心摇头道:“在下可以断定曹军必有设伏,可也无法肯定的判断出伏击点是在大营还是在东林口,不过稳妥起见,温侯应该带兵去看看的,若然太平,也可心安啊。”

这话倒是有几分道理。

贾诩的上策过于歹毒,不讲武德,不过对己方却是极为有利。

中策,赌性太大,稍有不慎,要么被对方打的溃败,要么就是后方大营都被人给偷了。

当然啦,这些都是一些存在于脑海中的设想罢了,魏越已经率兵出征了,不可能再变换成贾诩的上策或者中策,军令如山,岂可朝令夕改?

不过这第三策……

吕布缓缓起身,杵着下巴思忖。

先前一直隐隐的不安,难道真的是来自于东林口?

他说的也对,过去看一眼,真有什么情况也可以出手,假若无事,再回来也无碍,权当出去巡视地形了。

“好!文和,我去点兵,前往东林口!”终于拿定主意的吕布,内心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多谢温侯信任。”

贾诩知道,没有林墨就没有吕布的今天,尽管谈不上像曹操、袁绍等人帐下谋士如云。

可除了他林允文,还有陈宫、刘晔、鲁肃等人,论功劳、论感情,那都是在自己之上的,吕布还是听从了自己的建议,想是真的需要勇气和一颗坚定的心。

吕布走了,那一袭西川百花大红袍一如当年那般刺眼,贾诩举目四顾,喃喃道:“有一点味道了……”

贾诩一直都明白,一位注定可以在乱世大展宏图的霸主,不仅仅是靠着某一个人的辅佐,靠的本来就是他自身的才华。

没有齐桓公,管仲满腔才华也不尽然能留名。

没有高祖帝,韩信可能一直都只能是执戟郎。

他也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够让他停下脚步的人。

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