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孤帆远影(第2/3页)

故意的。何家艺就是故意的!

陈老太太要了点黄酒。对着一桌子菜,看着已经饱了七八分,人老了,吃荤本来也有限。但小字辈们难得丰盛,已经狼吞虎咽。尤其以敏子吃得最多。陈老太太举杯,不由得感慨,从跑日本鬼子反逃出寿县,到丧夫一个人拉扯孩子,再到孩子们都成家立业,如今她也抱上了孙子,总算对祖辈有个交代。风风雨雨多少年,她这一辈子,值。自斟自饮,又来一杯,再一杯。光明靠在奶奶身边,陈老太太时不时给他夹一块肉,说吃,吃。陶先生看着不舒服,也让光彩凑过去。陈老太太一碗水端平,也给她夹。光明又要一块。光彩也不示弱。

老五老六不开眼,毛毛躁躁在试穿家艺的皮草。

中午这顿大菜基本是由陈老太太指导,春荣、春华、卫国三个人联手做出来的。寿县特色,重油重盐,不说烧大鹅这种硬菜是一锅油汪汪的,就是炸的小点心大救架,也是一摸一手的油。最当中的锅子则是平日里很少吃的重菜:狗肉锅。

美心道:“这个皮草,跟你爸以前做的还是不能比,你爸做的肉津。”家艺没反驳,只是突然对着墙上常胜的遗像,半嗔半撒娇,“爸——你还欠我一件羊皮袄子!”又对怀里的孩子,“这是姥爷,姥爷对妈妈最好,姥爷好。”欧阳枫说话晚,只会咿咿呀呀发出点声音。

光彩背古诗背得口干,问她妈陶先生要水喝。陶先生从包里掏出个小开口杯,去暖水瓶里倒了点温水。喝不完,陶先生让光彩去厕所倒掉。光彩朝这层楼的公厕去,走到门口,懒得进去,便随手把水往地上一洒。天冷,很快结了一层冰霜。

美心和老太太对看一眼。不做声。

为显本事,敏子挤到陈老太太身边,撒娇地,“姥,我考上电厂了。”陈老太太很配合,“真有本事。”敏子继续吹,“就那么随便一考,太简单了。”陈老太太道:“去了就好好工作,厂子挺远吧?”敏子道:“有班车。”

忙忙活活。吃饭了。建国去端鸡汤上来。还是美心精心烹制的肥西老母鸡汤。看到鸡汤,家艺才想起来,“鸡汁面吃了吧?”小年小冬小玲家喜都说好吃。家艺笑道:“是你姐夫找朋友弄的,你不知道现在多紧俏。”家丽没接茬。建国笑说:“欧阳,回头给我们也弄两盒。”欧阳连忙说没问题。家丽拐了建国一下。建国忙说:“哦,我们付钱,该多少是多少。”

春荣无奈,“娘,您忘啦,老二都上班好几年了。”陈老太太惊,对这些外孙女,她实在疏于关照,“在哪上班。”春荣道:“就是华子那个厂。”哦,机床厂。春华连忙上前说明,“娘,惠子智子都在我们厂。”一个干车工,一个干铣工。

欧阳宝举杯,“姐夫客气,一家人提什么钱,出了年就弄两箱过去。”家艺又问:“火腿吃了吧。”

克思和陶先生带光彩来到得最晚。一到了,克思就开始夸赞光彩多才多艺。会唱歌,能跳舞,还会背古诗。家文见了觉得好笑,光明早都会背唐诗一百首。但大家都能理解,正因为光彩的“身世不明”,所以她必须优秀。以证明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陈老太太有些不耐烦,道:“女孩子,文静点好。”又调转话题,问春荣,“惠子去正阳关啦?”春荣说:“跟她爸回去一趟,好几年没回了。”陈老太太笑说:“你们家这三个丫头,我看惠子脑子最好,是个读书的料。”春荣道:“聪明什么,也是一根筋。”陈老太太问:“该考大学了吧?”

老太太道:“在那放着呢。”

大康小健结婚了,就算单出去,初一孙黎明带着他们自己过。说好了初三过来。

家艺强调,“那是金华火腿,是欧阳出去跑业务特地带回来的。”美心道:“我们吃咸肉就行。”